黃土嶺戰斗中楊成武(右)在前線指揮作戰。
閩籍將領黃鵠顯(右四)隨同八路軍總部領導朱德、任弼時、左權(右一至右三)在渡黃河時留影。
1940年9月,在百團大戰淶(淶源)靈(靈丘)戰役中,楊成武率領晉察冀一分區三團全殲駐守東團堡日軍士官教導大隊173人。圖為參戰部隊歡呼勝利。
1937年8月,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的2000多名福建子弟兵編入八路軍三大主力師,從此馳騁在華北抗日戰場,立下了赫赫戰功。
福建子弟兵大部分被編入八路軍一一五師。1937年9月25日,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殲敵1000余人,取得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的第一個重大勝利。其中,楊成武率領獨立團擔任鉗制、阻擊任務。
1939年11月初,時任晉察冀軍分區司令員的楊成武率部參加反擊日軍冬季大“掃蕩”,成功指揮黃土嶺伏擊圍殲戰,擊斃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這是中國抗戰史上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的指揮官。
除了平型關大捷破敵神話,八路軍中的福建兒女在百團大戰、反“掃蕩”中也是屢當先鋒,更有戰地救傷、金融抗敵、抗大育才,鑄就了華北抗日戰爭的鋼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