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城鄉 攜手共富
福州著力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
山海之間,正升起協作共贏的嶄新氣象;城鄉融合,描繪幸福和諧的共美畫卷。
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
牢記囑托,奮勇向前。過去一年,福州持續深化新時代山海協作,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山海城鄉同心共富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國慶中秋長假,剛開通不久的福州濱海快線迎來大客流。記者 原浩 攝
新時代“山海經”高腔嘹亮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過去一年,以項目為牽引,福州都市圈奏響奮進的澎湃樂章,同城化、同家園的愿景加快照進現實。
陸上,機器的轟鳴聲中,寧德融入福州都市圈的“黃金通道”——溫福高鐵前不久正式動工建設。這條跨越閩浙的高速鐵路,將進一步壓縮東南沿海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水上,閩江黃金水道再現往日榮光。今年3月,“南平港—福州港—越南”江海聯運首航成功,滿載10個集裝箱的“閩江1號”貨輪,從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區啟航,順閩江而下,經福州港江海接駁后抵達越南。此舉,為內陸城市融入全球貿易打開新通道。
數字,見證福州都市圈的建設速度。今年1月至8月,福州都市圈年度重點協作項目完成投資超1119億元,超時序進度6.5個百分點。
隨著區域協調發展的視角不斷拓展,這部高腔嘹亮的“山海經”不只在閩東北奏響。
當閩江與天山牽手,當茉莉花與格桑花共芬芳,福州兒女一次次奔赴山海協作的新征程,在新疆和西藏結出碩果。
援疆,共繪“詩和遠方”。8月,倉山區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同新疆奇臺縣江布拉克景區建立友好歷史文化景區關系,推動兩地在文化交流、旅游協作等領域深化合作。
援藏,一張藍圖繪到底。八宿海螺水泥項目近半數員工為當地藏族同胞,輻射帶動就業2000余人。如今,正全力推動投資15億元的二期項目落地,并配套發展光伏制氫等清潔能源,打造綠色產業園區。
今年,福州加大新疆奇臺縣、西藏八宿縣對口支援力度,全年安排1.2億元財政資金用于項目建設,截至9月已完成年計劃投資額的90%。
城鄉共富步履堅定
當山與海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城與鄉之間的界線,也在福州的版圖上漸漸“消融”。
閩清的無人機劃破天際,向偏遠村落送去快遞、醫療物資;新開通的數條縣域客運、公交旅游專線,直達永泰、長樂山海;福清一都鎮的“新農人”在田間地頭架起手機,通過直播賣力推介家鄉農特產品……
過去一年,福州加快統籌城鄉融合發展,高水平編制的《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復。格局大了,空間更廣,城鄉融合也有了更廣闊的舞臺。
改變,開始在城市格局中發生。
圍繞“四大平衡”理念,福州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全面提速。與此同時,“高水高排”工程守護安瀾,象山隧道全線貫通暢通城市脈絡,濱海快線開通拉近城鄉距離……這一系列舉措,讓福州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行動城市。
城市不斷更新,鄉村也在持續振興。
在連江黃岐鎮古石村,一座座石頭房經過微改造,變身觀海民宿、崖壁咖啡館。村民陳根清感慨:“村里產的地瓜、蔬菜賣得更好了,我也吃上了‘漁旅飯’。”
閩清池園鎮隔兜村的舊電站通過福州農村產權流轉平臺成功盤活,從閑置資源變為發展要素。這個創新平臺通過跨城鄉資源交易,為全市村集體增收以億計。
鄉村產業發展同步邁上新臺階。22家中國農業500強企業扎根福州,數量居全省首位。3個鄉鎮、39個村獲評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村,示范引領作用持續顯現。“福農優品”區域公共品牌的打造,讓優質農產品走出田野、走向全國。
城鄉融合的最終標尺,是人的獲得感,其中最直觀的體現在于收入。2024年,福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69元,如今,福州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已縮小至1.99,印下了城鄉共富之路的堅實足跡。
海上福州活力十足
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推動福州、廈門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為福建海洋經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當城鄉共富的足跡在榕城大力印下,臨海的福州也加快向海的步伐,掘金藍色“聚寶盆”,開拓向“富”新空間。
自古以來,福州靠海吃海,開發“海上糧倉”,自然實力不俗。去年,福州市海洋生產總值約3400億元,居全國前列,水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二,漁業產值居全國第一。
這份實力,來自種業的突破。過去一年,福州大力推進水產種業創新“5個10”工程,全市水產養殖品種發展至近100種。今年5月,全國首批“無邊海帶”在榕試養成功,這意味著相較普通海帶畝產增加25%、成品率提高35%以上的新品種將進入大規模養殖。
這份實力,離不開產業鏈的延展。過去一年,全市217家水產加工企業奮勇爭先,不斷提升福州現代漁業競爭力。目前,福州魚糜制品、藻類、對蝦、烤鰻、鮑魚五大水產加工品均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份額。
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靠海吃海的福州有什么新“吃法”?大力推動海洋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高效用海邁出關鍵一步。前不久,全省首宗海域使用權出讓“交海即交證”項目落地福清,萬華化學(福建)碼頭有限公司獲得江陰港城經濟區東部產業園1號區塊海域使用權,并拿到了《海域使用權不動產權證書》。
創新開發海洋資源,福州一直走在前列。落地全國首宗海洋漁業碳匯交易、印發全國首張海洋漁業藍色碳票、建成全國首個縣級海洋碳匯交易服務平臺……以海洋碳匯為切入點,福州在藍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上不斷推陳出新。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過去一年,鐫刻著海洋開放、包容基因的福州廣邀天下客,共話新發展,成功舉辦世界航海裝備大會,推動2025年海峽(福州)漁業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規模躍居全球漁業展第二,描繪攜手經略海洋、人海和諧的壯美畫卷。
幸福之城底色更足
當山海之間升起嶄新氣象,當城鄉融合繪出共美畫卷,人的獲得感、幸福感,依舊是衡量一切發展的最終尺度。
今年國慶中秋長假,開通不久的福州濱海快線迎來首次假期大客流考驗,其間共運送乘客131.83萬人次,日均客運量約16.48萬人次。作為今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濱海快線的建成投用,是福州市扎實推進民生實事的生動縮影。
為推動項目進展,去年11月,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帶隊視察項目工地。當時參與視察的鼓山鎮人大代表趙維斗說:“濱海快線的開通,不僅實現了福州主城區至機場及濱海新城半小時便捷通達,也方便了市民游客前往三坊七巷、煙臺山、上下杭等熱門景點,是名副其實的民生工程。”
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福州持續將八成財政支出用于民生領域。今年確定的20項62件為民辦實事項目扎實推進,已有12件提前半年完成。在提前完成的實事中,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原定受益人口5萬人,截至上半年實際受益人口已達5.783萬人,目前更增至11.04萬人。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感慨:“人大在開展日常監督時聽到了百姓的真誠感謝,尤其是四面臨海的連江縣琯頭鎮壺江島村民,徹底告別了用水貴、用水難、運水不安全的歷史。”
辦好民生實事,不僅要用心用情,也要有理有據。市人大常委會開展的“人民群眾最滿意的十件實事”評選,對實事辦理起到了風向標作用。如,去年新建5個路口等候區遮陽棚獲評滿意項目后,今年又將5處路口新建遮陽棚列入實事項目。近期超長時間的高溫天氣下,這些建設速度快、造型美觀、結構牢固的遮陽棚,顯著提升市民出行舒適度,獲得大家點贊。
讓更多實事惠及百姓,福州還開展了“書記市長送崗留才進校園”活動,出臺“福你就業”促進穩工穩產10條政策,助力福州獲評2025就業友好城市。同時,“生態福地 美麗福州”建設加快推進,閩江干流國控斷面水質首次實現優質水比例100%,并榮獲“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接下來,市政府將加強指導、協調和督查,確保所有辦實事項目按期完成。市人大常委會也將啟動新一年度“人民群眾最滿意的十件實事”評選工作,切實把民主民意貫穿為民辦實事全過程。(記者 馮雪珠 藍瑜萍 李白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