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南安市豐州鎮燎原村熱鬧非凡。紅磚古厝與現代民宿交相輝映,游客絡繹不絕,書香、茶香與歡聲笑語交織,共同描繪出“城郊民宿村”的生動圖景。這一切,正是燎原村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金鑰匙”,破解城郊村發展困境、激活鄉村振興“一盤棋”的生動寫照。
國慶假期民宿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
燎原村背靠清源山脈,緊鄰泉州動車站,是眾多游客抵達泉州的首選落腳點之一。
從動車站出口出發,步行幾分鐘,穿過一條200多米長的便捷通道,便可直達村內。“現在客人走這條路來村里,又快又安全!”10月3日上午,“有樹民宿”業主沈老板一邊迎接游客,一邊笑著說。
走進“有樹民宿”,綠植環繞的小樓錯落有致,月球主題打卡區別具特色,房間內沙發、空調、投影儀等設施齊全。為應對“兩節”期間的客流高峰,沈老板每天早早開始確認訂單、發送提示信息、提供旅游建議,周到的服務贏得游客頻頻點贊。
“國慶期間,我們客房平均入住率超過90%。”“半畝酒店”業主謝老板表示,通過優質的服務和周邊游玩推薦,他的民宿吸引了不少回頭客。
“環境舒適,房間寬敞,設施齊全,晚上還能在露臺燒烤和觀星,真正體驗到了慢生活的愜意。”游客仰先生滿意地說。
記者了解到,燎原村共有民宿客房588間,可同時接待1100多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慶期間,這些民宿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燎原村的民宿產業正成為點燃鄉村經濟、實現村民共富的“星星之火”。
從“單打獨斗”到“握指成拳”
燎原村民宿產業的發展,源于一個偶然的契機。泉州動車站建設時,村里拆遷改造,不少村民選擇自辦農家樂,標準參差不齊,大家“各自為戰”。
隨著世遺泉州知名度提升和文旅市場火爆,節假日期間,泉州市區酒店經常一房難求,燎原村黨支部書記王芙蓉在幫助賢達解決旅客住宿問題時,敏銳地察覺到民宿產業的發展潛力。他立即組織村“兩委”開展“頭腦風暴”,共商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民宿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在王芙蓉的帶領下,村“兩委”組織黨員干部和民宿業主前往寧德、浙江等地考察學習,結合所學和本村實際,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推動民宿產業抱團發展。
“鄉村振興不能靠群眾單打獨斗,必須由黨支部領航定向,把群眾組織起來,變‘你和我’為‘我們’。”王芙蓉說,在村黨支部的主導下,燎原村成立旅游發展專業合作社,由黨支部書記擔任理事長,支部委員和黨員骨干擔任理事會成員。黨員干部帶頭入股,深入農戶宣傳政策、分享案例、幫助算賬,最終帶動95%以上村民和民宿業主參與。
“通過以黨支部為支點,以合作社為紐帶,我們統一流轉村民閑置房屋,盤活閑置房屋院落3萬平方米。”王芙蓉介紹,同時,村集體和南翼集團合資注冊成立豐美燎原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對民宿經濟實施運營管理,推動民宿由“低小散”向“標準化、品牌化、特色化”轉變。
通過統一運營,分散的民宿整合成集群,統一引流、統一服務,客源不斷。村民民宿業主們發揮各自專長,為民宿產業注入新活力。燎原村還持續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建成集數字化物業管理、游客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物業大樓,配套建設游客服務中心、共享停車場等。黨支部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動車站便道建設、完成全村民宿消防設施整改,推動民宿產業朝著集群化、標準化、品牌化、數字化、品質化的“五化”目標邁進。
如今,黨組織引領民宿發展的成效逐步顯現:全村發展特色民宿42家,處處可見微景觀、美麗庭院和閩南古厝風貌;客戶投訴率從2019年的15%降至2024年的3%;23家民宿業主主動開放空間打造“友好驛站”……昔日的“空心村”已躍升成為福建省鄉村旅游重點村、泉州市第二批鄉村振興示范村,年均接待游客超2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近2000萬元。
三方共贏托起“穩穩的幸福”
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紐帶,燎原村逐步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與群眾形成經濟聯結“共同體”,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實現集體經濟發展與村民增收致富的“雙提升”。“現在村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一改往日基本是老年人的景象。”王芙蓉介紹,民宿村的發展,不僅為小村莊帶來了生氣,也增加了村里老百姓的收入。
“半畝酒店”業主謝老板對燎原村民宿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國慶假期,我能明顯感受到經營更規范了,好評也越來越多了。民宿產業發展好了,年底還會有分紅,相信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紅火!”
隨著民宿產業蓬勃發展,周邊餐飲、購物、文創等業態也相繼興起,為當地村民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數據顯示,2024年燎原村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6.0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50.24萬元,奏響了“村企民”三方共贏的協奏曲。
行走在燎原村,滿眼皆是產業興旺、村民增收的生動圖景。燎原村的實踐充分證明,牢牢把握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把“金鑰匙”,就能凝聚最廣泛的力量,將組織優勢、產業優勢和群眾優勢有機結合,打開共同富裕的“幸福之門”,蹚出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span>記者:洪麗燕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