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出2025年全市司法所
“強基礎、展亮點、創品牌”活動系列專刊八
洛江區司法局虹山司法所
虹山鄉位于泉州市洛江區最北端,因境內有一瀑布水流似彩虹而得名,傳說舊時常有鳳凰在此棲息,又名“鳳山”。下轄5個行政村,55個村民小組,全鄉人口1.4萬多人。虹山司法所作為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目標,以彭氏祖訓文化為根脈,立足“95%以上人口為彭氏宗親”的鄉情,將“宗親黃”作為基層人民調解的核心根基,深度融入“黨建紅”的政治引領與“旅游綠”的產業護航,打造“黨建紅引領、宗親黃賦能、旅游綠添彩”三色融合的人民調解品牌,構建新時代矛盾糾紛化解新樣本,繪就基層治理新畫卷。
一、以“宗親情理”為核心,祖訓傳承共謀“宗親黃”
建立宗族和諧的“圓心驛站”。彭氏宗族文化源遠流長,彭姓人口占95%以上,虹山鄉充分挖掘彭氏祖訓中的“敦宗族”文化與彭祖文化中的和諧內涵,將宗族規范與村規民約相結合,統籌專業調解力量與宗族治理資源,依托虹山司法所設立“彭祖宗親調解室”,全覆蓋在5個村宗祠掛牌“彭氏宗親調解驛站”,并吸納各村德高望重的族老、鄉賢25名擔任調解員,形成“圓心輻射、五站聯動”糾紛調解網絡,構建“家族糾紛、家族調”自治格局。
創立宗族情感的“解壓閥門”。以“彭祖宗親調解室”作為樞紐,建立“宗親糾紛分級處置機制”,實行“調解室接單—驛站協查—聯合調解”模式,由各村驛站排查發現并上報矛盾糾紛,“小糾紛”由各村調解驛站就地用“族規民約+情理疏導”化解,“大糾紛”由“彭祖宗親調解室”聯動虹山司法所介入“情法融合”調處,實現閉環管理。該機制運行以來,受理調處矛盾糾紛42件,調解成功率100%,群眾滿意率100%。
豎立宗族治理的“法理燈塔”。以“祠堂為課堂、族規為教材、鄉賢為講師”,舉辦6場浸潤式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實現“傳統族訓有新解,現代法治有根脈”。利用祭祖、族譜修訂等傳統宗族活動,借助族老威望,用方言、案例講解民法典等法律,闡釋“男女平等繼承權”“贍養老人義務”等條款,讓法律通俗易懂。依托宗親微信群常態化推送普法短視頻、方言版法律問答等,用身邊事普法身邊人,讓法律意識融入“厝邊頭尾”的煙火日常。
二、以“宗親關系”為聯結,黨群同心共繪“黨建紅”
同心圓聯動“調解紅”。深化“黨建+調解”模式,在原有“1+1+S”末梢治理框架中,以“宗親關系”為聯結紐帶重構“紅色矩陣”,即:“1”個黨組織,“1”個由彭氏宗親黨員、族老、宗親小組長等組成的“宗親黨員圓桌會”,及包括黨員調解先鋒隊、紅色鄉賢參事會等多種社會力量,納入同心圓調解“紅色矩陣”,形成“宗親認人、黨員說事”的調解閉環。通過“拉家常式”圓桌協商,用宗親輩分、祖訓道理拉近距離,再以黨員身份講政策、明法律,讓宅基地糾紛、贍養矛盾等“宗親內部事”在“祠堂議事、黨群協商”中化解,既守法理底線,又顧宗族情面。
鄰里中心整合“陣地紅”。依托各村“黨建+”鄰里中心,在5個“紅色調解驛站”內嵌入“彭氏宗親調解角”,整合司法行政、信訪、民政等部門資源,組建“黨員調解先鋒隊”,現有285名彭氏宗親黨員、退役軍人、鄉賢代表、村民志愿者等擔任“黨員調解員”,實行“宗親輪值+黨員補位”接待制。聯合法律顧問、網格員,提供“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紅色調解服務,讓群眾“只進一扇門、化解萬家愁”。截至目前,全鄉紅色調解驛站累計受理矛盾糾紛13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100%,平均調解周期縮短至3天,當事人滿意度達100%。
普法陣地營造“法治紅”。依托司法所、鄉黨校、鄉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普法陣地,將黨建普法與宗親文化結合,組織宗親黨員、族老開展“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培育、“以案釋法”微課堂、沉浸式法治文化體驗等活動14場次,累計普法受眾1500余人次,發放各類普法材料3500份,將民法典、憲法、人民調解法等法律法規知識轉化為群眾聽得懂的“家常話”,讓法治信仰在“宗親認同+紅色引領”中入腦入心,實現黨建引領下調解“止紛爭”、普法“聚民心”的基層治理雙重實效。
三、以“宗親文化”為紐帶,綠水青山共創“旅游綠”
驛站駐景區,矛盾速化解。隨著虹山鄉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旅游糾紛時有發生,立足生態旅游發展需求,在三大核心景區游客中心設立“彭祖旅游調解服務站”,優先配備5名彭氏宗親調解員(均為本地村民,熟悉鄉俗與宗親文化),聯合景區工作人員、司法所工作人員、鄉(村)法律顧問、調解員等多方力量輪值坐班,為景區游客提供旅游糾紛快速調解、旅游相關法律法規咨詢等服務,以“就地化解、多元協同、依法兜底”為原則,打造“10分鐘調解響應圈”,將糾紛化解在景區一線。目前,旅游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8%,游客投訴量同比下降60%,旅游滿意度顯著提升。
法治入旅途,權益有保障。探索創新“法治+旅游+宗親”服務模式,將宗親信任、祖訓理念融入普法服務,在景區游客中心設立“法治服務角”,放置旅游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人民調解法等普法折頁,提供“司法所聯系卡”、“洛江區掌上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關注卡,讓游客“遇事有人幫、說理有法依”。積極培育宗親導游兼任“法治宣傳員”,在講解中穿插宗親調解故事和普法案例,讓法律成為游客與鄉村的“共同語言”,擦亮“法治文旅+宗親特色”金字招牌,實現“護旅游、促和諧、興產業”。
普法有妙招,宣講有思路。虹山司法所積極與各景區聯動,將青少年景區研學與“宗親文化+法治教育”結合起來,深度融合旅游場景,定制彭祖文化·法治研學課,通過觀看“宗親調解旅游糾紛”短視頻、典型案例講解、普法知識問答等方式開展互動教學,將研學實踐與法治教育有機結合,讓法律知識從“紙上”走到“身邊”。截至目前,已開展3場研學普法宣講,參與學生200人,讓崇法向善的“正能量”浸潤未成年人心田。
“紅黃綠·三色調解法”是基層治理創新的生動實踐,以“宗親黃”為根基,讓“黨建紅”更貼宗親民情、“旅游綠”更具文化溫度,既傳承了彭氏祖訓的和諧基因,又強化了黨建的政治引領,更護航了旅游產業發展,為基層治理注入“宗親情、黨建力、產業活”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