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下沉、文化進村! 洛江區鄉村振興迎來“文化芯”引擎。隨著《泉州市洛江區實施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制度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方案》的正式印發及首批人員名單出爐,洛江區“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雙軌驅動制度全面啟動。20位精心選聘的文化人才將于近日奔赴10個試點村(社區),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文化動能。
“雙軌互補”人才支撐機制
洛江創新構建“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雙軌互補機制,精準破解鄉村文化振興人才瓶頸。一方面,選派10名有文藝特長的機關干部擔任文化特派員,主攻村級文化陣地建設、群眾性活動組織策劃及鄉土文藝人才孵化培育等實務操作,覆蓋10個村(社區),建成5個鄉村文化禮堂,孵化鄉村文藝團隊10支。另一方面,聘任10名高校、協會專家擔任文化巡研員,組成顧問團,聚焦非遺系統性保護、文旅產業規劃與項目可行性策劃等智力支持,如仰恩大學教授為洛江農文旅融合把脈開方。兩支隊伍形成“先鋒隊(實務)+智庫團(專業)”的黃金組合,通過專業與實務的優勢互補,有效打通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雙隊長領航”全域統籌機制
為強化系統性賦能與資源整合,洛江首創“科級干部+高校教授”雙隊長全域統籌機制。文化特派員工作隊長由經驗豐富的科級干部擔任,縱向貫通區、鎮、村三級資源,建立項目調度臺賬,統籌協調人員、資金等要素保障;橫向聯動組織月度跨村特派員例會,促進經驗共享與資源互濟。文化巡研員工作隊長由高校專家擔任,橫向整合協會、高校智庫等力量,針對非遺產品市場化等共性難題開展“季度會診”;縱向推動村(社區)文化項目孵化,確保特色化實施。雙隊長制打破單村服務壁壘,實現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的高效聯動和資源整合,實現“責任田精準深耕”與“全領域聯動融合”。
“文藝+產業”融合驅動機制
構建“文藝+產業”雙軌項目庫。通過“五藝”助力,實現“十個一批”,驅動鄉村特色化發展。文藝賦能“一村一品”。聚焦10個村(社區),量身孵化特色文藝節目,如河市鎮白洋村群舞《俞大猷》、雙溪村小品《賢達之光·童夢啟航——黃奕聰傳奇故事秀》、虹山鄉白鳳村《八段錦展演》,塑造“一村一品”文化標識。計劃于年底舉辦“洛江村晚”,為孵化成果提供高水平集中展示平臺。產業深耕“一村一策”。建立文化項目庫,覆蓋非遺活化、農旅融合、IP塑造等,如通過打造十音銅鑼鍛制技藝展示館,逐步推動十音銅鑼非遺資源產業化。通過文藝“塑魂”提升鄉村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產業“強基”提供可持續發展支撐,實現“文化引流”與“產業變現”的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雙核動力。
洛江以“雙軌”機制聚才引智,以“雙隊長”領航破壁賦能,以“雙項目”塑魂強基,扎實推動文化特派員、文化巡研員制度服務鄉村振興。這是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生動實踐。首批文化特派員、巡研員即將點燃文化火種,激發內生動力,奮力譜寫洛江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