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城區
社區幸福“食光”
繪就民生新圖景
一日三餐,四季煙火
家門口吃上一頓熱乎飯
是一種“舌尖上的幸福”
一起走進薌城區社區食堂
看看這一頓“看似平常”的飯
到底藏著怎樣的幸福密碼?
防空洞和社區食堂
聽上去八竿子打不著?
可一旦放在一起
你就會明白什么叫:
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吃一頓踏實的飯
一起去感受感受
這煙火氣里的大民生
康大爺是一位獨居長者,子女均在外地工作。原先都是自己做飯,一頓飯兩頓吃,現在家附近有了社區食堂,他可以中午來這就餐,對于這邊的熱菜熱飯,菜品多樣,康大爺表示很滿意。
康松溪 老人
我自己住,孩子都在外地,原來都自己做飯,中午跟晚上一起做,晚上加熱再吃。現在我就中午來晚上自己煮。這邊不錯,今天是下雨天,要不前天天熱還有綠豆湯,這個都是免費的。這邊也比較衛生,每一天菜樣都有換,看你要吃什么菜,每一天它都不一樣。
一頓熱飯,看似平常,卻是最踏實的民生關懷。這個位于大通北路的防空洞食堂,成了附近居民的熱門打卡地。在這兒,你能看到附近居民天天光顧,不用在廚房忙忙碌碌;還能看到退休夫妻專程來嘗鮮,感受來自社區的民生溫度。不同的人群,在同一張餐桌前,共享的是便捷,更是歸屬。
退休人員 張志偉
我們就兩個人,每天都在想吃什么。如果有這種很方便又經濟實惠的,肯定去食堂吃。
社區居民 吳澤民
基本上天天來,菜煮的真不錯,這個說的心里話。
社區居民 葉惠芃
菜色很多又清淡,我們比較有選擇,如果自己煮的話,只有兩個人,肯定沒有那么多花樣。然后他可以不用買不用煮,我也省得打掃不用洗碗,非常方便。我們就住在這附近,騎車5分鐘就到了,基本上天天來這里消費,實惠又衛生。
防空洞冬暖夏涼的天然優勢,為居民提供了舒適的就餐環境,菜品的豐富多樣,為居民提供更多選擇。功能分區清晰:取餐區、用餐區和回收清洗區各司其職,保障流程順暢、衛生達標。菜品分為2元素菜,3元半葷菜和5元葷菜,營養與實惠兼顧,真正實現“花小錢吃好飯”。
漳州薌城教育投資有限公司餐飲板塊負責人 張維恒
防空洞整體做了重新裝修,活動辦還添置了新風系統,保證居民用餐時整個環境會比較干燥、比較透氣。我們針對兩個群體做了一些專屬優惠,一個是針對60歲以上的長者提供一個500送200、 300送100的充值優惠。然后針對一些新就業群體,比如說像快遞小哥、美團小哥和開滴滴的滴滴司機有專門推出了一個9塊9和14塊9的套餐。
在防空洞里頭吃飯夠特別了吧
那其他的社區食堂
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
我們一起去看看
那些正在悄悄“變身”的社區食堂
是怎么為長者打造一個更貼心的就餐環境!
社區食堂的適老化改造,是民生關懷落到細節的最好體現。無障礙椅子的設立,看似微小,卻切實解決了老年人上樓用餐的難題。這不僅是硬件的提升,更是社區對長者需求的細致體察。
漳州薌城教育投資有限公司食堂負責人 程輝遠
這個無障礙椅子,是社區準備的。在我們食堂吃飯,老人家有些走路不方便的,可以用這個無障礙椅子到二樓就餐。
為了讓服務惠利更多人群,社區食堂還增設了外賣專用窗口,縮短外賣員等新就業群體的取餐時間。
漳州薌城教育投資有限公司食堂負責人 程輝遠
我們這邊有個外賣窗口取餐點,方便外賣小哥,有時他們時間比較趕,那我們這個打包完了放在這邊,他隨時取了隨時走。然后也提供了一個休息場所,可以休息,可以手機充電。
民有所需,政有所應。從新風系統到專屬優惠套餐,從細節布設到群體關懷,社區食堂力求讓每一位走進來的居民都能感受到被看見、被重視。通過不斷優化服務,探索更貼合居民需求的服務運營模式。
漳州薌城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煌林
下一步我們這一棟作為廚房生產車間,解決現在還沒辦法當場制作的問題,右手邊這一片規劃成停車場,解決沒有地方停的問題。一個是服務于民生,我們群體的吃飯問題,第二是國有資產的盤活。我們以后會引入新的業態,服務我們這些廣大群眾的休閑娛樂需求。
不斷完善的服務固然重要,但要讓居民樂于走進食堂、享受社區溫情,精心規劃的選址也是不可或缺的。社區食堂從選址起便扎根街巷,傾聽民意,力求便捷可達。
漳州薌城教育投資有限公司餐飲板塊負責人 張維恒
選址方面我們主要考慮幾個問題,第一個是社區居民,還有一個老人的比例,第二個是說社區是否有閑置的空間,并且這個閑置的空間是否有簡單的裝修可以讓我們比較便捷地開啟社區食堂。比如說像和平里社區當時來調研的時候,整個社區大概有居民2900多人,老人1100多人,比例占到1/3以上。那我們在這邊開展社區食堂可以輻射的老人群體就會比較多,所以我們選擇這個位置。
用心選址是起點,食品安全是底線。在社區食堂建設過程中,有關單位堅持把食品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食材采購、烹制過程到就餐環境等環節展開全鏈條監管,為人民群眾提供“放心餐”“滿意餐”,真正將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漳州薌城教育投資有限公司餐飲板塊負責人 張維恒
食品采購這一塊,通過公司集中采購、公開招標,遴選有資質的供應商,廚師也是每日現點現做,基本上每次都是零庫存。食材配送,隨著食材一起有這種檢測報告,確保食品都是可溯源的。
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薌城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原則,持之以恒辦好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讓這份幸福“食光”持久飄香。
漳州薌城教育投資有限公司餐飲板塊負責人 張維恒
場所都是街道免費提供給我們的,他們進行裝修和設備投入后移交給我們經營。我們基本上實現了拎包入駐,街道和國企一起配合,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保證了食堂經營的可持續性。可以把真正的實惠落實到社區的居民身上。
三餐煙火暖,四季共守望。社區食堂方寸之間,盛滿了民生大情懷:薌城區以“一頓熱飯”破題,持續書寫著“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民生答卷。從場地支持到暖心服務,小食堂織就社區溫情網,暖的是胃,聚的是心,守的是萬家燈火里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