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5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吳圳烽 文/圖)中秋提燈,幸福團圓、平安順遂。趁著中秋佳節的節日氛圍,泉州閩臺緣博物館推出制作中秋燈籠社教活動。
大人小孩一起動手制作中秋燈籠
今日上午9時30分許,博物館就迎來了第一批游客。閩臺緣博物館工作人員小蔡介紹,從國慶開始至10月8日,閩臺緣博物館對游客和市民朋友,推出系列社教活動,如扇面繪畫、制作中秋燈籠、拓印等手工體驗,每天限量100個名額福利。
蘇女士帶著兒子來到現場制作燈籠,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將棉花和香包塞進荷包內,再放入電子燈泡,掛上掛鉤,一個精致可愛的小燈籠就出爐了。精美的燈籠不僅吸引了很多小朋友,連許多小姐姐都參與其中。提著燈籠拍照打卡,是中秋節泉州人闔家團圓、平安順遂的美好愿景。
小朋友參與制作中秋燈籠
小姐姐也參與制作中秋燈籠
制作好的中秋燈籠精致可愛
古時泉州人會在中秋“游江”賞“筍江月色”的雅興,以及“筍江拜月”的習俗。來自廣西的徐小姐一家人來泉州旅游,她說趁這個長假體驗一下不同的中秋民俗活動,“廣西中秋習俗就是拜祖先、吃月餅,沒有做燈籠和燒塔仔,也沒有博餅的習俗。泉州中秋民俗還是很有特色的,感覺特別有意思。”
泉州中秋博餅習俗
在泉州工作的四川人郭女士陪家人逛展,她說老家沒有博餅這種習俗,“我們也是在泉州工作才玩過博餅,很熱鬧,很有過節的氣氛。”
從長沙來泉州游玩的文女士一家人,在展廳設置的孔明燈祈福燈柱前許愿,在屏幕上按下自己的心愿“天天開心”“健康平安”,一盞盞寫著心愿祝語的孔明燈隨著燈柱騰空而上,點亮整個展廳。文女士說長沙的中秋節是聚餐吃月餅,不像泉州這么多節目。
心愿點亮孔明燈
古時制作月餅的模具
假期逛展的游客絡繹不絕
逛累的游客還可以坐在戲臺前,悠閑地看著高甲戲,很是愜意。游客楊先生說,盡管聽不大懂,但是讓人感覺很放松。
逛展逛累了,看高甲戲休息放松
此外,在看展的過程中,還可以參與閩臺緣博物館展廳集章活動,在西齋展廳、《閩臺緣》基本陳列、《鄉土閩臺》、三樓東側展廳集滿四個章就可以兌換精美小禮物。雖然假期已過半,但精彩還在持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