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茶香四溢。
國慶中秋長假期間,
以“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這一全球重要農業遺產為亮點的
茶文化旅游備受游客追捧。
他們深入茶園,體驗秋茶采摘,
感受千年茶鄉的獨特魅力,
茶文旅消費市場呈現一派火熱景象。
時值安溪鐵觀音秋茶集中開采的“黃金時節”,在城廂鎮的大寶峰茶莊園,連綿的茶山上,層層疊疊的茶樹煥發著勃勃生機,采茶工人們手指翻飛,熟練地采摘下“一芽三葉”,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茶香。
許多游客置身于茶園里,他們挎上小茶簍、戴上斗笠,在采茶師傅的指導下,化身“茶農”,親身體驗采摘的樂趣。游客謝淑緣表示,自己一直喜愛安溪鐵觀音,但親眼見到、親手采摘茶葉還是第一次,感到十分新奇,也對茶葉背后的辛苦有了更深的理解。
采摘之后,更具魅力的環節在于茶葉的制作。在制茶體驗區,搖青、殺青、揉捻、烘焙……一道道傳統而精湛的制茶工序吸引了游客的駐足圍觀。不少游客在莊園負責人的示范下,嘗試動手參與搖青、揉捻,感受茶葉奇妙的變化。
游客張仲凡談到,茶葉在搖晃中散發出陣陣蘭花香,感到十分奇妙,這次旅行中學到了不少制茶知識,覺得非常有意義。游客張雷也表示,此行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假期,見識了茶園的綠色種植和良好生態,收獲頗豐。
這種集觀光、體驗、研學于一體的沉浸式茶旅模式,成為大寶峰茶莊園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莊園負責人楊江根介紹,假期期間莊園陸續接待了數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數量比平時增加了五六倍。莊園為每位游客提供深度體驗,帶領他們從采茶到制茶,全程參與一泡好茶的制作過程,感受安溪鐵觀音的傳統制作工藝。
大寶峰茶莊園的火熱,是國慶期間安溪縣茶文旅市場繁榮的一個縮影。“雙節”期間,安溪縣還策劃啟動了文旅消費季暨“斗茶樂翻天”活動,通過非遺文化展示、斗茶體驗、新式茶飲、民俗展演等,全面呈現了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的獨特魅力。
國慶假期,來茶鄉的游客量同比顯著增長,茶莊園民宿、茶家樂預訂火爆,有效帶動了餐飲、住宿和特色農產品銷售,實現了“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良性互動。
保護農業遺產 賦能可持續發展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之所以能持續煥發活力,得益于對其長期有效的保護與發展。特別是該系統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以來,安溪縣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保護舉措。
安溪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農業區劃中心主任張長水表示,安溪始終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的理念。具體措施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夯實生態根基,大力推廣生態復合種植模式,守護茶園的綠水青山;二是傳承傳統技藝,通過建立“非遺”傳習所、舉辦制茶大師賽等方式,鼓勵培養年輕一代掌握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三是推動產業融合,積極引導茶產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如大寶峰茶莊園在內的茶文旅精品項目,使農業遺產地成為游客向往的目的地。
如今,安溪鐵觀音不僅是一盞香茗,更是一個完整、鮮活、可持續演進的文化生態系統。它在守護獨特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的同時,也借茶旅融合為當地農民拓展了增收新路徑,實現了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協同共贏,推動這份珍貴農業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張長水還表示,下一步,安溪將以“三茶”統籌為指引,進一步挖掘農業遺產在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價值,系統推進保護實踐。具體包括建設監測平臺,強化數字保護,持續完善保護機制;實施“農遺”守護者認證,豐富“農遺”良品品類,提升遺產價值體系;扶持示范項目,開發特色茶禮產品,積極講好中國茶故事,不斷擴大全球影響力,切實將遺產資源轉化為產業效益。
(融媒體記者:王燦玲 汪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