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文物局、國家林草局、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公布第一批“國保單位·古樹名木”協同保護名錄,安溪縣的清水巖寺·枝枝朝北上榜,成為福建省唯一入選的協同保護對象。作為臺胞的重要祖籍地,這一成果不僅開啟了文物與古樹的系統性守護,更讓承載兩岸共同記憶的千年文脈,迎來傳承新契機。
上午9點,記者跟隨清水巖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來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水巖寺。眼前這棵枝葉繁茂的古樟便是有著近940年樹齡的“枝枝朝北”,古樟主干遒勁挺拔,所有枝椏卻不約而同迂回向北,像是默默守望寺內三忠廟,又像在盼歸遠方游子,天然形成“自然奇觀映文脈”的獨特景象。
安溪清水巖管委會 常務副主任 李德強:這棵“枝枝朝北”是千年古樟,樹高33.3米,樹圍6.9米,要五六個人才能圍得住。為什么會枝枝椏椏朝向北方呢?因為清水祖師的故鄉是永春縣,剛好在清水巖的北面,傳說是清水祖師思念故鄉,所以老樹有靈就枝枝椏椏朝向北方,以表達清水祖師的思鄉之情。
據介紹,這棵古樟相傳為清水祖師親手種植,與始建于北宋的清水巖寺相伴千年,如今二者“同登”國家級協同保護名錄,將迎來跨部門專業團隊的系統性守護。
安溪清水巖管委會 常務副主任 李德強:主要采取以下幾種辦法:第一,采用人工搭架子,把樹干上的藤條全部清理掉;第二,定期組織樹木保護的專家,來給這棵樹定期進行防護,比如說有防治白蟻的,有防治寄生植物的,等等。
沿著石階一路前行,綸音壇、巖圖碑、出米石、羅漢松等奇觀異景、文物古跡星羅棋布,蓬萊主峰500米處便是清水巖寺,相傳為清水祖師所建。李德強告訴記者,該寺宇坐東朝西,依山而建,背靠獅形龍脈,周遭蓬萊群峰環合,是全國唯一主殿建設呈“帝”字形結構的巖寺,從宋至今,維修、重建、改建已有20多次。
安溪清水巖管委會 常務副主任 李德強:
宋元豐六年,安溪大旱,就邀請永春小姑鄉(現岵山鎮)得道高僧(清水祖師)過來祈雨。清水祖師見這個張巖山,石泉清冽,環境非常好,就把張巖山取名為清水巖。祖師來這里以后,修行19年,他祈雨消災,施醫濟困,修橋造路,種了一大片的樹木,當時宋朝皇帝,就敕封他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八個贊賞,就一直流傳下來。
記者了解到,作為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水祖師信仰在閩臺兩地受到普遍推崇,僅在臺灣島上的祖師分爐就有500多座,信眾上千萬人。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密切,文化的交流成為閩臺民間交往的主旋律,清水祖師信仰也成為了臺灣安溪移民維系各自群體團結的精神力量。李德強也表示,接下來還將以此次入選為契機,持續加強閩臺交流互動,深化“兩岸一家親”共識,讓這份國家級協同保護的遺產,成為串聯歷史、聯結兩岸的文化紐帶。
安溪清水巖管委會 常務副主任 李德強:清水巖作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跟臺灣也有很深的淵源,我們準備在今年11月份,舉辦第三屆清水祖師文化交流活動,屆時會邀請很多臺灣的宮廟代表,包括一些分爐分廟代表都會來這里共話清水祖師信俗文化。
?。ㄈ诿襟w記者:汪連江 廖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