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7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洪泓塬 文/圖)中秋國慶雙節即將進入尾聲,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內依舊人氣“爆棚”,各樓層人流穿梭不息,市民游客抓住假期尾巴,沉浸式感受非遺魅力。
提線木偶演出吸引了眾多游客
上午十點,泉州非遺博物館三樓的展示臺被圍得水泄不通,精彩的提線木偶演出正在上演,伴隨著陣陣鑼鼓聲,表演者指尖輕捻絲線,木偶在舞臺上靈活 “舞動”。
木偶在舞臺上靈活 “舞動”
“這是我第一次看提線木偶,太靈活生動了!”來自安徽合肥的游客郭蓉說。此次是她和同伴周洋首次來泉州,假期里兩人打卡了關岳廟、開元寺,還體驗了蟳埔簪花,“下午就要返程了,特意趕在離開前過來,不想錯過非遺館。”郭蓉告訴閩南網記者,泉州濃厚的文化氣息,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花燈展館
當天上午,木版年畫、紙織畫等非遺工坊里也擠滿了來參觀體驗的游客。
市民游客體驗木版年畫
“紙織畫始于隋末唐初,千年以來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制作工藝包含畫、裁、織、裱等工序。” 在非遺傳承人的介紹中,游客們湊近作品,仔細觀察紙織畫表面的紋理,不少人還拿出手機,對著作品拍照記錄。
市民游客仔細觀察紙織畫制作過程
“以前只聽說過織布,還是第一次見‘織紙’,太神奇了!” 來自北京的游客張阿姨說道,“這種傳統技藝得好好保護,今天帶孫子來,就是想讓他多了解非遺文化”。
為充分釋放非遺文化活力,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在雙節期間精心策劃非遺展示展演,將南音、刻紙、提線木偶、梨園戲等經典項目搬至游客身邊,以“零距離”互動打破傳統觀賞界限。場館同步優化服務細節,從引導講解到體驗安排全程貼心保障,力求讓每一位市民游客都能深度感受非遺魅力,在沉浸式體驗中觸摸傳統文化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