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強化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福建始終牢記囑托,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中共福建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指出,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探索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中共泉州市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指出,為全省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探索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貢獻泉州力量。
為全面展示各地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探索實踐,閩南網特別策劃推出《一個產業 共富一方》系列報道,聚焦福建經濟強市奮勇爭先謀發展的實干擔當,講述“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的鮮活故事,深入挖掘泉州在城鄉融合、山海協作、產業升級等方面的探索實踐。
近年來,德化縣通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推動農業產業全鏈條升級,探索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美湖鎮作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通過盤活閑置土地、深耕文旅融合,實現了從“礦業重鎮”到“文旅名鎮”的華麗轉型。與此同時,春美鄉的石凍王公司通過科技賦能,將特色養殖業延伸至高附加值的大健康產業,有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處暑剛過,開漁不久,漳州市東山縣澳角村村民許海亮的漁船已滿載而歸。碼頭上,鄉親與游客熙攘問價,雜魚、蝦蟹等優質海味即將通過現代物流發往全國百姓餐桌。這片海,正成為東山縣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的生動注腳。在9月25日召開的“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縣”新聞發布會上,東山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從黨建引領到漁業升級,由文旅融合至改革攻堅,東山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海島特色的共富路徑。
輕柔的海風輕撫海島,一片片橘黃色的建筑群靜靜佇立,排列有序的塑料網箱格外壯觀,碼頭邊“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巨大字樣引人注目……作為泉州市唯一的孤島行政村,曾經水電不通的泉港區南埔鎮惠嶼村,在耕海牧漁中尋發展,實現了從“最窮”到“最富”的華麗蛻變。據統計,2024年,惠嶼島的海上養殖實現了3億元的產值,居民平均年收入達到了9.5萬元,領跑全區。
詔安紅星青梅是福建地理標志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福建獨特的山海資源稟賦,孕育出眾多“天生麗質”的特色產品。這些承載自然記憶與人文情懷的優質地標產品,持續激發縣域經濟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數據顯示,福建現有地理標志產品782件,其中地理標志商標674件,居全國第二;累計有效地理標志專用標志4866件,居全國第一。未來,福建將繼續深化商標品牌建設,推動更多福建品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蟳埔村位于泉州灣晉江下游入海口,已有千年歷史。2008年,以“簪花圍”為代表的蟳埔女習俗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曾經,這里是一個靠海為生的小漁村,80%以上人口從事漁業相關產業。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簪花熱”持續升溫,蟳埔村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頭上經濟”正帶動文旅產業蓬勃發展,村民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據統計,截至2024年底,蟳埔村接待游客超過8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