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6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毓茹 通訊員 肖秋思)為破解傳統救災物資倉儲管理中“庫存不清、盤點耗時、環境難控”的短板,提升應急保障效率與精準性,泉州市級救災物資儲備庫正式啟用信息化管理系統,集成倉儲物資管理、超高頻標識、智慧倉庫物聯網三大核心技術,推動倉儲物資管理由“人工繁瑣”向“智能高效”轉型,構建起“高效、精準、安全”的現代化管理體系,提升了應急物資儲備調撥保障能力。
通過全流程數字化閉環管理,實現倉儲物資管理系統全程數字化決策可視化。該系統對物資入庫、存儲、盤點到出庫等每一項操作,均實時精準記錄、動態更新,確保物資名稱、規格、數量、存儲位置等信息“零誤差”,徹底擺脫傳統人工記賬的繁瑣與失誤。同時,系統通過三維可視化界面立體呈現倉庫布局、貨位狀態及物資詳情,管理者無需實地巡查即可快速掌握庫存情況;在物資調撥環節,系統依據需求自動生成出貨清單,明確物資所在貨位與調撥路徑,大幅縮短出庫準備時間,極大提升物資調配效率,為應急決策提供精準、及時的數據支撐。
為每件物資賦予獨一無二的“電子身份證”,讓倉儲物資管理真正實現“一物一碼”精細化管理。相較于傳統條形碼,超高頻標簽無需近距離掃描,即可同時識別多個物資。盤點人員僅需用手持終端掃描貨位,便可快速完成批量物資的信息采集,盤點效率提升5倍以上,準確率達100%;在應急調撥過程中,超高頻系統可實時追蹤物資的調撥路徑和去向,精準定位所需物資位置,避免因物資混亂導致的調配延誤,確保應急物資第一時間到位。
此外,系統還深度集成物聯網技術,在倉庫關鍵區域布設多個高精度傳感器(如溫濕度傳感器、煙霧報警器等),實時采集倉庫內環境數據,并同步至管理平臺。當倉庫溫濕度超出物資存儲閾值時,系統自動聯動觸發排氣、加濕或除濕設備啟動,精準調節倉庫環境狀態,有效確保帳篷、被褥等救災物資的存儲品質,避免因環境異常導致物資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