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4日訊(通訊員 陳妍 阮鈿元 閩南網記者 柯嘉進 文/圖)近年來,南靖縣山城鎮堅持以宣傳為引領,以品牌為抓手,深入推進文化傳承、產業推廣、社區治理與理論宣講工作,走出了一條具有山城特色的宣傳賦能之路。從千年非遺“火梨花”的匠心傳承,到金線蓮產業“綠葉子變金票子”的富民實踐;從安美社區“六聯六美”繪就和諧圖景,到“荊城頌”聲聲入耳傳遞黨的聲音,山城鎮正以“微治理”推動“大宣傳”,以“小服務”傳播“大文明”。
清晨的鴻缽村,非遺傳承的熱忱早已彌漫。村民們正嚴格按照百年工藝,精心制作“火梨花”。從選竹陰干,到火藥配比,每一個環節都承載著代代匠人的堅守與智慧。山城鎮宣傳部門深入挖掘“火梨花”文化內涵,通過設立非遺傳習所、組織民俗展演、推動文旅融合等舉措,有效拓展了這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火梨花不僅僅是一門手藝,更是我們村的魂。”鴻缽村“火梨花”傳承人馮宜東說道。如今,傳習所定期開展教學活動,吸引年輕人回歸傳承,讓老祖宗的技藝得以延續。每年正月十四,“火燒尪”民俗活動吸引無數游客駐足,火梨花如星河灑落,不僅點亮鄉村夜空,更成為山城鎮文化宣傳的一張金色名片。
傳統在創新中煥發生機,產業在宣傳中提質增效。葛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本土龍頭企業,在山城鎮宣傳部門的助力下,成功打造金線蓮品牌,走出了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共贏之路。通過各級媒體采訪、專題報道、直播推廣等形式,企業誠信經營、科技興農的形象得以全方位展示,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葛園金線蓮總經理韓燕輝介紹:“我們堅持‘誠信、務實、合作、共贏’,不僅高價流轉土地帶動農戶增收,還構建了從種苗、技術到銷售、物流的全產業鏈。”當地村民通過網絡直播帶貨拓展銷路,企業在引進臺灣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推廣林下種植和套袋技術,實現了企業壯大與農民致富的雙贏。
在宣傳、農業、林業等部門的推動下,企業先后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等稱號。宣傳賦能品牌,品牌帶動產業,金線蓮正成為鄉村振興的“金色引擎”。
社區是宣傳工作的最前沿。山城鎮安美社區創新推行“六聯六美”工作機制,宣傳部門嵌入網格、融入服務,通過政策宣講、文明倡導、志愿活動等多種形式,把黨的聲音和溫暖送進千家萬戶。
安美社區黨支部書記曾雅玲表示:“我們推行‘六聯六美’工作法,把黨建、服務、文明、網格、實事和資源聯動起來,一起把社區建得更美。”社區常年組織黨員、退役軍人等志愿者開展助老扶幼活動,本年度已舉辦志愿活動十余場。
社區將30個網格作為宣傳服務單元,均配備網格長和調解員,精準收集民意、化解矛盾、解除民憂。一站式服務大廳高效辦理醫保、低保等民生事項,得到居民廣泛好評。安美社區黨支部支委盧小婷介紹:“居民要辦醫保、低保、臨時救助,來我們一站式大廳很快就能辦好。今年我們還爭取了近50萬元資金,改造了公廁、養老中心,新增了停車位和垃圾亭。社區環境好了,大家住得也越來越踏實。”
從環境整治到防詐宣傳,從關愛活動到便民服務,安美社區不斷拓展基層宣傳觸點,用“微治理”推動“大宣傳”,用“小服務”傳播“大文明”,成為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深入基層的生動實踐。
傍晚時分,公園里快板聲聲,引人駐足——“荊城頌”宣講隊正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黨的創新理論送入基層。作為山城鎮宣傳部門重點培育的理論宣講品牌,該隊伍匯聚多方力量,創作出一批有溫度、有活力的宣講作品。“荊城頌”宣講隊成員鄭枝蘭介紹:“我們隊員來自各行各業,有黨員干部、老師,還有文藝骨干和退休老同志。大家發揮各自特長,把黨的政策編成快板、故事和舞蹈,讓街坊鄰居們聽得明白、記得牢固。”
宣講隊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借助短視頻、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擴大覆蓋,至今已累計服務群眾1.6萬余人次。2024年,其創作的快板節目《魅力山城繪宏圖》在縣級宣講大賽中榮獲三等獎,成為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典型案例。
“我們欣喜地看到,如今的山城鎮,非遺在文化傳承中煥發出新的生機,特色產業真正帶動了農民增收,社區治理變得更加精細、更有溫度,黨的理論也通過生動宣講深入了人心。”山城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占進良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聚焦品牌建設,努力講好山城故事,持續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鄉村振興和縣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