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17日訊(通訊員 鄭曉梅 林阿芬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 文/圖)金秋時節,在長泰區林墩水上運動中心石橫營地,五彩的皮劃艇和槳板劃出一道道漣漪,十幾名游客正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體驗水上運動,歡笑聲連連。
石橫村航拍圖
“以前村里可不是這樣。”望著眼前景象,石橫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林煜雄感慨萬千,“現在水清了,游客也來了。”
過去石橫村“靠石吃石”,高峰時,村里有212家石材廠,幾乎家家戶戶都吃“石頭飯”。2019年,一場生態保衛戰改變了石橫村的發展軌跡:長泰區關停整治千家石材企業,實施流域綜合治理,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這個曾經以石為“食”的村莊,站在了轉型的十字路口。
2021年,剛接過“接力棒”,將書記、主任的重擔一肩挑的林煜雄,積極響應林墩辦事處黨委關于產業轉型發展的號召,帶領村班子繼續探尋石橫村發展新路徑。他深知,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林煜雄(右一)與村“兩委”到田邊口查看新一季玉米長勢情況。林雪鑫攝
“這幾年河道、水系、周邊環境的整治效果明顯,村里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林煜雄說,“守著好山好水,何愁沒有好生計?”
走訪村民、請教專家、外出考察……連續三個月,林煜雄帶著村“兩委”班子前往南平、泰寧等多地??吹狡渌l村靠生態旅游富起來,林煜雄坐不住了。回來后,他組織大家討論,并拋出了自己的想法:發展親水運動或許是條出路。
然而,轉型之路并不好走,最初不乏質疑之聲:“玩水能玩出什么名堂?”“沒有經驗,這真的能成嗎?”
林煜雄沒有氣餒,他將“水上運動中心項目”作為當年度石橫村的“領辦項目”,由他帶頭領辦。資金不足,就多方籌措;技術難題,他就請教專家;村民有顧慮,他就一戶戶上門做工作。那些日子,林煜雄幾乎天天泡在工地上。2024年1月1日,石橫村水上運動中心項目正式動工;1月底,“林墩水上運動中心”建成,成為福建省船艇運動協會首個項目推廣基地。
林煜雄(左一)帶領村“兩委”到水上運動中心實地查看營地配套提升工程建設情況。林雪鑫攝
場地有了,“客”又該從何處來?
在林煜雄帶領下,石橫村“兩委”加強與高校、體育協會、俱樂部、省船艇運動中心等社會力量溝通聯系,并在辦事處黨委的指導與協調下,全力保障賽事落地。
“以前在石材廠打工,滿臉灰?,F在環境好了,在家門口當安全員,也有了收入。”村民林建春笑著說。
水上項目風生水起,但林煜雄的腳步并未停歇。他清楚,鄉村振興必須推動產業多元,讓不同年齡、不同能力的村民都能找到致富門路。
在石橫村園林的一處黃瓜地里,70畝剛種下的黃瓜苗迎風舒展,一片新綠。幾位農戶正彎腰除草、施肥覆土,忙得不亦樂乎。
誰能想到,這片肥沃土地曾經是一座座廢棄的石材加工廠舊址。
兩年前,林煜雄看準這塊集中連片的“寶地”,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黨建引領鄉村產業轉型。他帶領村集體統一流轉土地,因地制宜推進復墾復耕。積極對接農業種植大戶,引進優質線茄、黃瓜等高經濟價值果蔬,不僅喚醒了這些“沉睡”的土地資源,更搭建起村民家門口就業的增收平臺,讓黨組織的凝聚力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力。
截至目前,石橫村已盤活處于閑置的耕地資源70畝,發展特色種植基地300余畝,解決近70名村民家門口就業問題,形成“集體牽頭、大戶帶動、村民參與”的共育富民產業格局,是長泰區“我的鄉村我做主”活動的又一生動實踐。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石橫村獲評漳州市“醉美閩南水鄉”,水上運動中心納入漳州市旅游全域卡,標志著這個昔日“石頭村”生態富民邁入新階段。
夕陽西下,溪面上泛著金光,游客們的歡笑聲在山水間回蕩。林煜雄站在岸邊,盤算著下一步計劃:對接自媒體聯盟,在國慶前達成合作,以此擴大營地的知名度。同時,穩步推進營地硬件設施的優化升級,通過系統性改造,全面提升接待能力,讓游客“愿意來、留得下、玩得好”。
從“石頭經濟”到“親水產業”,林煜雄的“山水賬”越算越清,石橫村的轉型之路也越走越寬。但在他看來,這只是開始:“鄉村振興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但只要心里裝著百姓,腳踏實地干,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富民強村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