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教師節,我們再一次將目光投向那些“以生命照亮生命”的教育工作者。正是他們如微光點點的星辰,照亮了萬千學子的前途與夢想。就在幾天前,云霄縣慶祝2025年教師節大會上,15位扎根農村四十載的鄉村教師代表和9位無私奉獻的退休教師代表被請上“C位”,接受崇高的禮贊。致敬,固然深情;但更重要的是帶著這份敬意躬身實踐,去思考如何讓云霄教育之光更加明亮。而這份答案或許就藏在“教師燃燈、政府鋪路、社會架梯”的協同發力中。
教師甘當“燃燈者”
以赤忱心火點亮課堂
教育的溫度,始終藏在“仁而愛人”的鮮明底色里。在云霄,“燃燈者”從不是遙遠的符號。我們始終難忘將畢生精力都獻給了教育事業的全國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周廣深,專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實驗中學教師蔡桂蓮,深耕山區教育一線的馬鋪中心小學教師張景義,把“愛”與“善”融入教學實踐的云霄三中教師朱云芳,以及方巧真、陳光輝等一批在教師節慶祝大會上受表揚、展風采的優秀教師。正是這一盞盞以心為“芯”、以愛為“油”的“教育燈”,把每一堂課都變成“點亮心燈”的課堂,把每一次陪伴都化作“照亮前路”的微光,讓一代代云霄學子在知識的海洋中尋得方向,讓古郡文脈在薪火相傳中生生不息。
政府應為“鋪路石”
以堅實根基穩舵護航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制度賦能與資源支撐。黨委政府要當好教育路上的“鋪路石”,不爭光彩卻夯實根基。云霄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最大力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持之以恒優化布局、整合資源,促“有學上”普惠擴容、“上好學”提質提檔、“學得好”深化改革,努力讓每一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撤點并校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而是對教育結構與質量的深度優化;復辦一中初中部、提升多校教學質量,更是對教育品牌與區域均衡的雙重考量。教育是長期工程,需要黨委政府有遠見、定力與執行力,當以政策連貫性和制度穩定性予以保障。唯有如此,教育才能擺脫短期波動的干擾,真正走向良性循環。
社會爭做“登云梯”
以眾志托舉助夢未來
教育從來不是“獨角戲”,而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合唱”。每一份支持、每一次參與,正如連接教育需求與優質資源的梯子,彌補了單一主體發力的局限,為教育發展提供多元支撐、拓展上升空間,營造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氛圍。這一架架“社會之梯”,牢固結實又充滿力量。它可以是一批本地賢達捐資出力的獎教助學活動,可以是一頓幫助困境學子增加營養的愛心午餐,可以是為教師送上關懷的慰問之行、一場為守護成長的公益講座。正是這些善意善舉,讓更多心懷凌云志的云霄學子能腳踩“登云梯”,不斷向上攀登,得以看見更廣闊的世界,實現更遠大的夢想。
教師燃燈,點亮的是個體的希望;政府鋪路,夯實的是發展的基礎;社會架梯,托舉的是整體的未來。在云霄,這三方力量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共同書寫著教育振興新篇章。這個教師節,我們致敬“燃燈者”、當好“鋪路石”、共筑“登云梯”,讓云霄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陽光下,成長為照亮未來的“新燃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