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日訊(通訊員 陶詩薇 黃智聰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8月29日,福建中沙古雷乙烯項目專用變電站順利完成送電!該變電站是福建省規模最大的全戶內變電站,其供電能力相當于同時為60萬臺1.5匹空調供電。這一關鍵節點的達成,為項目全面試車和投產運行奠定了堅實的能源保障基礎。
該項目位于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的福建漳州古雷石化基地。是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沙特“2030愿景”對接的重要實踐,對于福建省乃至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石化產業格局具有重大影響。
8月8日,國網漳州供電公司組織各專業部門到古雷港中沙石化有限公司220kv湖口變電站開展涉網驗收工作。(黃智聰)
“項目長”領航再提速 助力重點項目建設
2024年2月,中沙古雷乙烯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動工。談及項目動工初期的考量,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電氣負責人介紹說,“項目投運后,年用電量預計高達22.1億千瓦時,相當于一個約30萬人口的中小型城市全年的用電總量。”考慮到項目的用電容量與實際需求,中沙石化公司決定投建220千伏湖口變電站。因此,湖口變電站的建成及送電就成為推動項目順利推進和區域電網穩定運行的當務之急。
面對項目建設迫切的用電需求,國網漳州供電公司第一時間將其納入重大項目“快接電”保障范疇,通過“1+1+N”創新服務機制,即組建由1名項目長、1名客戶經理和多名專業人員作為技術保障的業擴服務團隊,保障項目各環節高效推進。“項目長”作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核心樞紐,肩負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對關鍵問題快速決策拍板的重任,由該公司領導班子成員親自擔任。客戶經理則全程跟蹤項目進度,緊密對接企業需求,確保信息暢通無阻。與此同時,多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保障團隊,集中精力攻克變電站接入方案、施工過程監督以及送電調試方案等技術難題。
“服務好不好要由客戶說的算!我們從以往的工作中總結出用戶辦理業擴申請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問題,針對性的優化形成該服務機制,著力破解項目推進過程中層層匯報、來回溝通等問題,為項目加速建設掃清障礙,真正讓用戶‘快用電,用好電’。”國網漳州供電公司營銷部客戶經理廖陳敏說道。“這也是我們‘內轉外不轉’服務理念的生動體現,客戶從申請受理、供電方案答復、工程實施到最終裝表接電,所有環節均由我們內部專業團隊高效流轉完成,客戶完全不需要操心,到關鍵節點時,我們也會及時通知,同時客戶也可隨時通過‘掌上辦電’App查看進度,極大地提升客戶辦電體驗。”
專業支撐嚴控隱患 提前送電贏取先機
一份好的供電方案往往能讓工作事半功倍。國網漳州供電公司創新實施全鏈條協同機制,高效打通規劃、審批、設計、施工等各項環節,為中沙石化公司量身定制220千伏湖口變電站雙電源供電方案。該方案充分利用現有電力管廊敷設電纜,并依托已建的220千伏油田變和前田變,分別擴建一個出線間隔,形成雙電源供電架構,既保證了供電可靠性,也能最大限度的縮短建設周期。
“對我們來說,湖口變的建設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供電公司的專業和高效,真是幫了大忙!”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電氣負責人由衷地贊嘆道,“供電公司變電專業人員發揮專業優勢,全程跟蹤指導,深度參與設備安裝、系統調試等關鍵環節,嚴格把控工程質量,為變電站建設保駕護航。”
8月8日,國網漳州供電公司組織各專業部門到古雷港中沙石化有限公司220kv湖口變電站開展涉網驗收工作。(黃智聰)
然而,湖口變電站的建設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變電站施工期間恰逢高考保電、夏季用電高峰和臺風季,原定的施工計劃多次被打亂。面對這一復雜局面,國網漳州供電公司主動作為,積極與中沙石化公司方溝通協調,果斷采取“錯峰施工”策略,避開用電高峰時段和極端惡劣天氣,搶抓一切可施工的窗口期加緊作業,最大程度地減少外部環境因素對工期的沖擊。同時,供電公司于今年7月通過綠色通道提前完成變電站擴建及線路送出通道建設,為湖口變“快送電”提供了堅實保障。
施工完成后,為確保送電萬無一失,國網漳州供電公司組織計量、調控、通信等專業骨干組成驗收團隊,趕赴現場對湖口變電站開展涉網驗收。“驗收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隱患,變電站內典型操作票不完善,與關鍵調度指令不匹配,存在誤操作導致全站停電的風險!所以,我們舉一反三,立刻現場指導中沙石化運行人員對其他站內典型操作場景的操作票進行排查,確保現場指令操作與調度指令一致,徹底掃除這顆‘雷’,為變電站后續安全穩定運行上了道牢靠保險!”該公司調控專業驗收人員王殷林說道。最終,該項目送電比原計劃提前了近1個月!這寶貴的1個月,不僅為中沙石化公司化工設備的系統調試與運行磨合贏得了關鍵窗口期,還為項目2026年按期投產提供了關鍵支撐。
據了解,該項目預計2026年全面建成投產。屆時不僅能帶動上下游近2000億元投資規模,更能每年生產最高可達180萬噸乙烯,提高國內高端化學品供應能力,有效降低我國高端化工產品對外依存度,對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