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28日訊(通訊員 鄭曉梅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廠房林立、機器轟鳴、運輸車輛往來穿梭……金秋時節的龍津大地一片繁忙,處處涌動著發展的熱潮。
長泰區俯瞰圖
今年上半年,長泰區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291.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7.8%;新簽約項目54個、計劃總投資128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7%。
喜人的“長”勢背后,是長泰區聚力推動“四鏈”融合,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信心與決心。近年來,長泰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加速奔跑,以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突破口,錨定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讓人才、科技與產業實現更高水平的“牽手”,推動民營經濟向優而行、“一路生花”。
鏈通產業集群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根基。長泰區深諳此道,圍繞三大主導產業精準施策,在強鏈、補鏈、延鏈上持續用力,推動產業集群從“零星盆景”變為“連片風景”。
近日,位于長泰經濟開發區港園工業園的榕鑫達科技產業園三期項目順利竣工,進入驗收階段。作為龍頭企業宏發電聲的關鍵上游配套企業,該項目全面投產后,將有力充實長泰電子信息產業鏈,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榕鑫達科技產業園三期項目順利竣工
從一個重大項目,到一條產業鏈,再到一個產業集群,這背后是“鏈式理念”的升級。
近年來,長泰區持續完善“鏈長制”,由區委主要領導擔任總鏈長,三位區委領導分別擔任三條產業鏈鏈長,引導產業上下游集聚,讓產業集群的根系越扎越深。同時,圍繞三大主導產業的細分領域,著力強鏈、補鏈、延鏈,持續激活發展動能,切實增強產業韌性,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鏈”上持續發力,產業“步步生花”: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集群獲評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物聯網產業集聚區獲評省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聚區,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3家。長泰區持“鏈”而舞、聚“鏈”成群,推動產業向前邁進。
以誠相待的長泰,不僅迎來了企業的“雙向奔赴”,更構筑起了一座招商引資的“強力磁場”。
6月26日,“四鏈融合·共贏未來”漳州市長泰區產業社區(廈門)招商推介會在廈門成功舉辦。會上,長泰與集美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打造區域協同發展先行示范區,現場集中簽約項目8個,總投資達12.15億元,涵蓋多個領域,為長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匯聚強大動能。
在“鏈”動產業的同時,長泰還不斷鞏固資金鏈支撐,暢通融資渠道,用金融活水滋養企業成長,讓企業發展不再“為米折腰”。目前,已有7家企業獲超長期特別國債1億元專項補助資金,補助金額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由福建開泰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5億元產業母基金正式通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母基金采用“母子基金聯動+市場化運作”機制,重點投向區內三大主導產業,加速長泰區主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基金招商不是撒網捕魚,而是精準育苗。”基金運營方開泰公司負責人鄭敦火解釋,“我們既參股子基金擴大資本規模,也直投重點項目。對企業的支持從土地優惠延伸到全生命周期資本服務。”
日前,經過國內權威評級機構安融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綜合評定,開泰公司成功獲評“AA+”主體信用等級,評級展望為“穩定”,為區域產業發展構筑起堅實的信用基石。
營造興業環境
“沒想到在長泰辦事這么簡單!”漳州信強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負責人林女士在完成公司經營范圍變更后這樣感慨。由于業務擴展急需辦理變更,她原本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卻在撥通了“跑腿辦”的熱線后,體驗了一次“超速度”服務。
長泰區行政服務中心跑腿辦窗口前,市民、企業到此咨詢、辦理業務。 閩南日報記者 黃子君
了解了林女士的訴求后,“跑腿辦”服務專員即刻“接招”,不僅全程指導材料準備,還創新使用視頻指導——錄制修改要點視頻,清晰直觀、一目了然。最終,借助“視頻辦”“幫代辦”“政證快”等一系列服務機制,企業變更實現了當天受理、當天辦結,實現全程“零跑趟”。
這樣的高效服務在長泰并非個例。2023年,長泰區以“不找人、好辦事”為目標,建立營商環境“118機制”,通過整合幫代辦中心、企業服務中心、前期辦等涉企服務部門,組建“一窗一網一次通辦”的“跑腿辦”。自成立以來,“跑腿辦”已累計辦結各類訴求301件,推動項目落地更順、建設更快,贏在“起跑線”上。
服務的優化不只于“快”,更在于“準”和“暖”。今年,長泰區行政服務中心將“候喜”智能政務助手接入“長泰政務服務”平臺,企業可通過智能交互方式快速查詢政策,實現“企有所呼、智有所應”。同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圍繞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創新需求,建立包容審慎的“沙盒監管”機制,在可控范圍內實行容錯糾錯,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從“干貨滿滿”的政策扶持措施,到每年如期舉辦的民營企業發展大會;從深化營商環境“118機制”的“誠至金開”,到貼心服務讓企業“如魚得水”……長泰不斷厚植近悅遠來的發展土壤,以“營商”促“贏商”,推動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做大做強。
智取創新高地
在這座古邑新區,爭分奪秒地創新,每天都在各大企業上演。求新,需要突破。背后動力從何而來?
人才是最重要的關鍵詞。
2024年4月,長泰區建成全省首個縣(區)級綜合性政產學研科創平臺,通過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開發的“產業人才大數據系統”,實現40多萬家高新技術企業、120多萬家科技型企業、3000多所高校、3.2萬家科研機構、500多萬名科研人才、500多萬名企業人才的數據實時交互,為企業和人才架起了一座精準匹配的“云橋”。
長泰區政產學研科創平臺
“開發這套系統,核心在于打通企業技術需求與高校人才資源的‘最后一公里’。”據長泰區政產學研科創平臺負責人李少陵介紹,該系統如同精準的導航,讓企業在專業人才的海洋里不再盲目撒網,從而大幅提升招引效率。
福建中裕水性超纖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平臺對接廈門大學專家,攻關原料上料環節傳感器頻繁失靈技術難題;福建元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牽手”院士團隊,突破橡膠配方升級瓶頸……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正是長泰以產聚才、以才興業的生動寫照。據悉,截至目前,該系統已為當地企業精準對接各類需求69條,構建起人才與產業深度咬合的齒輪。
“298青年城”人才公寓
水深則魚悅,林茂則鳥喜。近年來,長泰不斷夯實人才“家底”,搶占“智”高點,以“萬才聚漳”行動計劃和“長愛人才·泰盼你來”人才工程為雙引擎,圍繞產業所需、企業所求,通過持續優化人才“引、育、用、留”各環節,吸引了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團隊攜帶技術、項目落戶。
為加速人才集聚,長泰區出臺了一系列精準有力的人才政策:建設人才公寓、提供子女入學便利、落實醫療保障等一攬子服務,真正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人才與本地產業相結合,催生了一系列創新成果,成為推動長泰民營經濟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重要力量。
日前,第十屆“創客中國”福建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暨第八屆“創響福建”大賽漳州市級賽圓滿落幕。決賽中,長泰區參賽企業福建新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高精度車載鏡頭非球面玻璃”項目憑借核心技術、商業模式、市場前景力,再度將一等獎收入囊中,這是長泰區參賽企業連續四年摘得該項賽事最高榮譽。
而這僅是長泰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一個縮影。為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長泰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大力培育創新主體。截至目前,全區已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4家、省級產業領軍團隊3個,創新科技不斷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如今的長泰,“人才大軍”加速集聚,“創新高地”不斷隆起,“產業之花”絢爛綻放,“四鏈”融合之路花香果豐。“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等‘四鏈’深度融合,促進縣域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長泰區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志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