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
走進霞美鎮黃埔村朱藝光的荔枝果園
近1000棵A4無核荔枝樹
遍布山頭
果實累累
玫瑰紅色的外殼在陽光下泛著光澤
這片曾以楊梅、枇杷為主的種植園
如今因無核荔枝的引進與技術創新
正書寫著農業轉型與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科技賦能種植 打造“無核”精品
“無核荔枝嬌貴,種植需要‘繡花功夫’。”朱藝光拿著手上的套袋果實介紹。為提升品質,他采用四維管理法。
物理防護,采用防草布覆蓋植株根部,替代除草劑,既保濕又環保;熒光彩帶反射陽光驅鳥,減少鳥害損失。
精準灌溉,深水井配套滴灌系統直達每棵樹根,確保干旱期水分充足,提升掛果率。
套袋技術,果實發育期套袋,不僅減少農藥殘留,還通過不同標記區分早花、正常花、晚花,實現分批采摘;袋體遮光避免果皮“黑皮”,延長保鮮期,同時延緩成熟時間,錯峰上市提升價格。
矮化栽培,通過修剪控制樹高至3.5米左右,降低采摘風險,單棵產量穩定在30-40斤。
值得關注的是,經過多年技術攻關,該果園無核率達95%。朱藝光坦言:“無核荔枝需精細管理,從剪枝、保花到殺菌、補鈣,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
電商助力銷售 帶動村民共富
“今年荔枝豐產,每天采摘量從400斤增至1000斤,仍供不應求。”朱藝光說。果園銷售模式創新——直播帶貨,抖音主播駐點直播,消費者可直觀看到采摘、分揀、打包全過程,單日最高發貨量超200斤。訂單農業,與水果商合作,收購價穩定在14-18元/斤,零售價預計超60元/公斤,遠高于傳統烏葉荔枝。深加工延伸,部分果實烘干制成荔枝干,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此外,果園還吸納村里10余名勞動力,包括六七十歲老人參與分揀,年輕人負責采摘。“在家門口每天能賺150元,比外出打工強!”村民朱阿姨笑著說。
品種優化升級 引領產業振興
之前陸續種過楊梅、枇杷,2016年,朱藝光從漳浦縣赤土鄉引進A4無核荔枝,逐步推動品種結構調整。如今,無核荔枝以“個頭大(單果重1兩多)、口感爽脆、甜度適中”的特點,成為高端市場寵兒,北京、上海等地訂單紛至沓來。
通過優化品種、延長鮮果上市期,促進農民增收,霞美鎮黃埔村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甜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