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國民黨角逐2028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呼聲最高的臺中市長盧秀燕,拒接黨主席,引起國民黨內部焦慮該由誰接棒。臺灣“中時新聞網”今天發表文章表示,或許不必替盧緊張,盧發動議題的能力并不會因為留在臺中而遜色,在“財劃法”議題上居領頭羊角色,甚至可以一次號召藍白縣市長集結北上開記者會,挾在地實力直攻民進黨當局,展現“媽媽市長”的政治肌肉。
盧秀燕不選引發國民黨內不少人焦慮,主要是國民黨內普遍認為,盧秀燕是2028最適合的參選人,而國民黨中央應該與競選團隊一致,避免雙頭馬車造成分裂,因此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宣布要交棒出去后,不少人勸進盧秀燕接手黨主席,盼她再想想。
但是盧秀燕堅決不接主席后,剩下要角逐主席大位者,無不標榜“挺盧牌”,聲稱自己最能輔佐盧秀燕選上臺灣地區領導人。事實上,盧秀燕相當懂議題操作,即使不在國民黨中央,她也隨時能在臺中發動全臺性關注的議題,下一任主席說不定還得配合她的步調走。
文章指出,盧秀燕在蔡英文任內開放萊豬時,當著“美國在臺協會”AIT面反萊豬,并在臺中發起相關反制措施;盧秀燕更為中火議題多次杠上臺當局,中火并非只是臺中人的事,中火造成的空污對中部縣市都有感,而這項議題又能衍生至全臺能源政策、能源配比問題。
此次“財劃法”等補助款爭議,也是盧秀燕率先在臺當局行政機構會議上正面硬杠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緊接著臺北市長蔣萬安也到行政機構質疑一般性補助遭擴大解釋,“盧媽領路,蔣弟跟進”,在縣市財政議題上,盧秀燕居領導地位;盧秀燕近日再秀政治肌肉,將16位藍白縣市長都找到臺北來開聯合記者會,拉著縣市諸侯與民進黨當局正面對決。
文章最后指出,或許國民黨內仍不放棄勸盧秀燕當主席者也不用太焦慮,盧已經多次透過行動,她不需要待在國民黨中央,也可發動議題攻勢,叫板臺當局,正面與賴清德當局沖突,反而是新任主席要能適應這套模式,盧可能會隨時從臺中發動議題,兩方要怎么串聯攻勢,也成了新主席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