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杰航運“伊斯坦布爾橋”號集裝箱船順利完成在福州港江陰港區的首次靠泊作業。該船將經過北極航道,直奔英國最大集裝箱港口——費利克斯托港。這標志著福建首條中歐北極快航航線正式啟航,也意味著福建港口首次融入北極航道物流體系。
目前,中歐貿易通道主要有海上的三大航線和陸上的中歐班列。其中海上部分由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航線、繞行非洲南端好望角航線、北極航道東北航線組成,“主力”是蘇伊士和好望角航線。
中歐北極快航航線覆蓋大連、青島、上海、福州、寧波等國內主要港口,全程僅需19天便可抵達歐洲,比蘇伊士運河航線快20天以上,較繞行非洲好望角的航線快30天以上,甚至比中歐班列還要快上一個星期,堪稱“史上最快”中歐航線。
極速直達,對于新能源汽車、大型機械設備等福建重點出口產品而言,無疑是巨大利好。更重要的是,北極航線的海況溫度非常適合熱敏貨物運輸,助力我省“新三樣”產品走向國際市場。事實上,“伊斯坦布爾橋”號裝載的價值2億美元、4000多個集裝箱貨物中,就包括鋰電池、光伏組件、儲能柜等貨物,當中就不乏從福建登船的寧德時代新能源鋰電池等。
“中歐北極快航”不僅在運輸效率上實現質的飛躍,而且北極航道受地緣沖突影響較小,航行環境相對穩定,能夠較有效規避不確定因素,為航運和貿易企業打造了一條更可靠、更安全的通道,增強了全球貿易體系應對風險的韌性。
中國科學院“北極地區地緣環境演變研究”項目負責人楊林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歐北極快航”開通,意味著越來越清晰地把北極航道納入我國在歐洲乃至全球的運輸體系中。對于中歐間的傳統貿易通道來說,這條新航線是海上運輸的強力補充,能夠減輕中歐間其他航路的壓力?!稓W洲新聞網》則分析說,“中歐北極快航”讓歐洲和中國的距離更近,未來將“改變歐洲貿易的格局”。
在人類文明的征途中,每一艘駛向北極的船,都是探索未知的勇氣,更是文明互鑒的橋梁。這條新航道的開辟,不僅是貿易線路的拓展,更是人類攜手應對挑戰、探索可持續發展未來的深刻見證。(福建日報記者 湯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