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往大醫院跑,‘家門口’就有專家看診,還能在家做康復護理,實在太便利了!” 近日,在晉江新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8歲的柯大爺豎起大拇指,分享自己的就醫體驗。
此前,柯大爺因突發腦梗死,經上級醫院治療后回家休養,護理與康復成了全家面臨的一道難題。“過去,老人做康復得去醫院,一家人跟著折騰,身心俱疲。”柯大爺女兒的話,道出不少基層患者的困境。
轉機來自晉江市醫院醫共體單位新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社區護理中心——作為晉江首個集“社區護理+居家護理+醫療銜接”于一體的基層服務樞紐,該中心專為解決民眾居家護理難題而生。
得知消息后,柯大爺親屬立即聯系社區護理中心。很快,由護士、康復師、全科醫生組成的“上門團隊”為柯大爺建起“家庭病床”,每周三次上門為其開展針灸、肢體康復訓練,還指導家屬用藥與壓瘡護理。三個月后,原本無法自主活動的柯大爺已能扶墻行走。
柯大爺并非個例。據統計,該社區護理中心啟動至今,已開展居家護理服務500多人次,涵蓋PICC維護、鼻飼護理等20多項專科項目,且收費按醫保政策執行,人均醫療負擔減輕超40%,真正實現“花少錢享好服務”。
社區護理妥善解決了基層群眾居家康復的護理難題。針對基層診療能力不足的問題,晉江市醫院醫共體總院進一步推出創新舉措。2024年6月,全市首個醫共體“聯合病房”在新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揭牌。
該病房創新實行“雙主任制”“雙護士長制”管理模式,由晉江市醫院醫共體總院下派骨干醫師和護理人員駐點聯合病房,兼任病區“業務主任”及“護士長”,帶領新塘院區(新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常態化開展查房、診療及教學工作,確保聯合病房正常運轉。自運營以來,“聯合病房”已收治住院病人1500人次,患者滿意度達98%。
“護理中心早篩查、聯合病房早治療,補上了基層醫療‘中間一公里’。”晉江市醫院醫共體總院院長陳銘介紹,依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社區護理中心為轄區老人建立健康檔案,篩查認知障礙高危人群并納入聯合病房隨訪;聯合病房則通過雙向轉診,將術后患者下轉社區康復,形成“篩查—干預—康復”閉環。
如今,晉江以“社區護理”為民眾撐起居家健康“保護傘”,用“聯合病房”搭建基層診療“堅固堡壘”。陳銘表示,未來,晉江市醫院醫共體總院將繼續深化基層醫療改革,讓更多民眾享受到便捷、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為“健康晉江”注入更強動力。(記者 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