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官獲得“嶼見閩南·時光幻境”2025年無限次免費入園卡。
9月7日上午,“‘嶼見’閩南,薪火相傳”——2025嶼見閩南暑期文化推薦官結營暨嶼見閩南志愿服務隊成立儀式在全國首個閩南幻境主題景區“嶼見閩南·時光幻境”(簡稱“嶼見閩南”)舉行。一個多月來,來自海峽兩岸的150余名文化推薦官在這座“體驗式非遺博物館”以自制短視頻為載體,用熱忱傳誦閩南故事,用創意展現閩南文化魅力。
據統計,截至8月31日,推薦官們累計開展志愿講解268場,總時長超400小時;創作并發布原創視頻近500條,全網閱讀播放量突破百萬人次。線上線下的交織傳播,讓閩南文化不僅在景區里獲得游客點贊,更在網絡世界掀起一股文化熱潮。“嶼見閩南·時光幻境”主題景區副總經理黃濤告訴記者:“我們希望非遺不再停留在展示層面,而是真正走進大眾的日常生活。無論是孩子、青年,還是高校志愿者,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角色,找到與文化互動的方式。”
登臺分享 感受文化力量
結營儀式上,伴隨著悠揚的音樂響起,現場大屏深情呈現一段精心制作的短片。短片中,稚氣未脫的孩子們立于龍頭燈前,落落大方地講述著“千燈萬愿”的文化淵源;成人志愿者們則穿梭在阡陌巷弄中,向游客講述閩南古厝與家風的故事。畫面溫馨而生動,引來掌聲經久不息。
隨后,小小文化推薦官代表及家長代表依次登臺分享心得。廈門市湖里區教師進修學校第二附屬小學的羅琳珺是參與本次活動的小推薦官之一,她興奮地告訴記者,講解時收到了很多游客和店家的夸贊,讓她真切感受到大家對閩南文化的關注與熱愛。
來自臺灣的小小推薦官王偲庭告訴記者,自己學到了很多閩南的傳統文化,還發現臺灣和廈門有好多相似的習俗,就像一家人一樣。
陳芊汐是成人組推薦官的代表,熟練掌握普通話、閩南話和英語,平日里是廈門市博物館的講解員。陳芊汐表示,這次成為文化推薦官讓她感到非常榮幸,“在講解時,我就像一座文化橋梁,橋的這一頭是深厚古老的閩南文化,那一頭是游客們好奇而友善的目光。無論游客來自何處,我們希望傳播的不只是知識,更是一份對閩南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認可和共鳴”。
蔣祈楠是本次閩南文化推薦官廖玥溪的媽媽,作為家長代表,她動情地向大家分享:“孩子從最初怯生生躲在我身后,到如今落落大方介紹非遺項目,這個過程讓我真切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校地合作 助推非遺傳承
一段故事的收官,是另一段傳承的開始。活動現場,“嶼見閩南”與集美大學的代表現場簽約,組建嶼見閩南志愿服務隊,同時為他們授予象征著歸屬與榮譽的專屬古風馬甲。
嶼見閩南志愿者代表陳嘉琳是集美大學的學生,她動容地說:“非遺也可以很潮、很生活化,融入我們這一代人的日常。”她表示,校地合作為他們提供了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舞臺,在這里,他們既是學習者,也是傳播者,更是共創者。“傳承閩南文化既是一份責任,也是一種榮譽。我們希望通過短視頻、社交平臺打卡,讓更多同齡人認識并愛上閩南文化,讓非遺以年輕化、生活化的方式走進大家的日常。”陳嘉琳說。
黃濤表示,大學生的創意、專業背景和熱情,將為嶼見閩南注入持久的生命力,“我們希望每一位青年都能在這里用自己的方式講故事,用自己的熱情傳遞文化,讓閩南文化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觸達更多人。”
(海西晨報記者 傅曦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