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正式印發《福建省工業遺產名單的通知》,永春介福瓷廠憑借深厚的歷史積淀、獨特的工業文化價值及良好的保護現狀,與全省另外5處工業遺存一同入選,成為泉州市第三個、永春縣首個獲此榮譽的工業遺存,為永春工業歷史文化傳承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進介福瓷廠,耳畔不時傳來似風鈴般清脆的“叮叮”聲。這并非尋常聲響,而是燒制完成的瓷器在冷卻過程中,因溫度變化自然發出的聲音,宛如穿越時空的“瓷語”,靜靜訴說著這片土地與陶瓷跨越千年的深厚羈絆。
介福陶瓷廠
介福鄉制瓷歷史悠久,作為世界原始青瓷發祥地,其陶瓷文化底蘊由來已久。回溯永春介福瓷廠的發展歷程,自1955年創辦以來,它歷經了從集體化生產的公社瓷廠到改革開放后民營企業的轉變,不僅見證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時代變遷,更是福建省陶瓷工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動者,承載著一代代陶瓷人的奮斗記憶與行業情懷。
據介紹,介福瓷廠目前占地面積達17.79畝,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廠區內廠房保存完好,加工車間、晾坯車間、燒制車間、倉儲車間及成品展示室等功能區域一應俱全。尤為珍貴的是,廠區內還保留著1座傳統柴燒階級龍窯、1座煤油窯爐與1座磚砌煙囪,這些設施完整記錄了陶瓷生產技術的演變軌跡,堪稱陶瓷工業發展的“活化石”。
介福陶瓷瓷廠車間老照片
“介福瓷廠承載著我縣現代陶瓷工業發展的集體記憶,其廠區建筑、生產設備、工藝流程及檔案資料,是研究福建陶瓷工業演變不可或缺的實物見證。”永春縣介福鄉司法所所長黃少敏表示,介福瓷廠不僅代表了特定時期的工業建設成就,其生產的瓷器產品更兼具鮮明的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征,在歷史、科技、社會及藝術等多個維度均具有較高價值。
如何讓這座積淀豐厚的工業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介福鄉給出了“文化賦能、多元活化”的解決方案。自2018年起,介福鄉對瓷廠部分廠房進行修繕改造,先后打造了林俊德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共介福鄉委員會黨校、永春陶瓷博物館等工業旅游研學點,讓工業遺產成為傳播文化、培育精神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瓷廠仍有10余畝廠房用于日用陶瓷生產經營,持續保持生產活力,成功實現“保護與生產并行、歷史與當下交融”的活態傳承模式。
“此次成功入選工業遺產名單,標志著介福瓷廠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進入新階段。”黃少敏表示,未來介福鄉將進一步探索文旅融合、創意賦能的發展路徑,持續激發介福瓷廠的生機與活力,努力將其打造為展示永春工業歷史、傳播陶瓷文化的重要窗口,讓工業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更大光彩。(鄭伊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