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19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18日晚,“AI無界·藝術共生:2025世遺泉州AI藝術展”在泉州威遠樓開幕。本次展覽以“AI無界·藝術共生”為主題,融合AI與藝術,以人工智能為媒介,圍繞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主題,創作了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領域的80件AI藝術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開幕式現場
嘉賓參觀展覽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泉州豐富的歷史遺存與文化積淀成為AI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本次展覽深度融入了泉州22個世界遺產點和泉州非遺元素,通過AI生成技術,從洛陽橋的雄姿到開元寺的梵音等珍貴的遺產,被重新演繹為一系列數字藝術作品,生動展現文化遺產之美與科技溫度。
嘉賓參觀展覽
展廳內,許毅博的《一》以隸書“一”的蒼勁筆觸為原型,將其轉化為機械運動的基止單元,通過數字編程控制數百個單元進行精密陣列運動,模擬宋元商港的帆影交織;刁娟的《坎中滿》數字纖維裝置以世遺泉州海洋文化為靈感,借閩南非遺金蒼繡針法層疊繡制水波軌跡,隱喻海上絲綢之路千年航運中泉州人“外柔內韌”的精神基因;王志鵬的《矩山圖》通過采集泉州自然天氣、GDP經濟數據,用自定義算法進行維運算與調和,生成兼具清源山形韻與海絲脈絡的“數據山水”;《數字海洋——生物檔案》;琥珀烯烯、橘子像素的《數字海洋——生物檔案》是以世遺泉州海洋文明為原點的AI生成影像裝置,在計算生成的深海領域中,構建出一個非實體的數字生命矩陣……多位活躍于人工智能藝術、生成藝術、計算藝術、交互藝術等領域藝術家用AI 、交互、影像、燈光、聲音等方式,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空間的科技藝術體驗。
據悉,本次展覽是2025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系列活動暨絲綢之路城市(泉州)文旅嘉年華的組成部分,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泉州市文旅經濟發展總指揮部指導,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展覽將持續至10月29日,免費向公眾開放。(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