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海島與恬靜的漁村相映成趣,古樸建筑與獨特文化交織出濃厚的歷史韻味,每一幀鏡頭都似畫中景致,為觀眾獻上一場視覺享受……惠女主題院線電影《浪花朵朵》即將于本月底,在第十二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行首映式,并于近期上映,令人期待滿滿。
《浪花朵朵》宣傳海報
光影交織,一路繁花。惠安,這片讓人沉醉的山海勝地,近年來日益成為眾多影視劇組的取景佳地。2023年,惠安成功獲評“福建省首批重點影視外景拍攝基地”,并以此為契機,系統謀劃、創新驅動、統籌推進,不斷完善影視產業生態體系,集聚影視產業發展關鍵要素,加快推動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擦亮省級影視基地名片,書寫城市與光影共生共長的繁榮篇章。
全域協同聚合力
影視資源愈發豐盈
在小岞風車島,被蔚藍大海環抱的白色風車,靜靜矗立在海岸線上,與海風共舞,與潮聲共鳴,演繹著風車與海相遇的極致浪漫;在崇武古城,被澄澈海天映襯的滄桑城郭,與晨霧纏綿,與落日相融,綻放著古城的灼灼風華……從自然景觀到歷史建筑再到風土人情,獨特的地域魅力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惠安能夠為影視創作提供肥沃的土壤。
2025年七夕檔愛情電影《7天》中,主角漫步的沙灘取景地正是惠安崇武西沙灣。2024年,在惠安多地取景拍攝,由李現、周雨彤主演的都市愛情劇《春色寄情人》在央視火熱播出。劇中兩人騎車片段所帶來的風光大片,讓許多觀眾覺得似曾相識而廣受好評,正是惠安崇武美景。在羅晉、楊子姍等人聯袂主演的電視劇《執行法官》中,惠安海絲電影小鎮亮相,其中的“惠安元素”令人倍感親切。電視劇《那片花那片海》(原名《愛拼才會贏》)亦在央視8套火熱播出,該劇的取景地就有惠安的老街、老建筑以及惠女風情園。電影《五個撲水的少年》同樣選擇了惠安的海邊作為取景地,在小岞風車島與后內海灘拍攝。
影視寶藏之城,資源全域激活。據了解,近年來,惠安立足資源稟賦,著力構建具有鮮明辨識度的“一核引領、四區聯動、多點支撐”的影視拍攝資源體系。
“一核”為海絲電影小鎮,核心區120余畝,重點打造南洋風情拍攝區、民國街景拍攝區等特色場景,已建成18棟南洋風格建筑、8條環形街景及步行街,配套2000平方米和4000平方米專業攝影棚各1個。
“四區”即藍色海洋景觀區,依托137.8公里海岸線,形成以崇武古城、青山灣、西沙灣、惠女灣為核心的濱海拍攝區,提供礁石、沙灘、漁港等多維度海洋場景,滿足歷史正劇、現代都市、奇幻題材等拍攝需求。金色人文風情區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安女服飾”為核心,深度開發惠女風情園、小岞惠女林場等民俗拍攝點,打造全國獨有的人文景觀拍攝地,為人文紀錄片、地域特色影片提供獨特資源。紅色雕藝建筑區發揮“世界石雕之都”優勢,整合雕藝文創園等現代雕藝場館,以及閩南傳統民居、番仔樓、古城墻等歷史建筑群,形成古今交融的建筑景觀體系,為工業風、現代風、古裝劇提供豐富場景。綠色生態景觀區依托筆架山、科山森林公園、聚龍小鎮等生態拍攝區,結合“雙碳”生態廊道建設,形成層次豐富的綠色生態拍攝資源,滿足現代都市劇、生態題材影片拍攝需求。“多點”涵蓋20余個特色村落、歷史遺址等,實現“一景多用、一域多拍”。
在拍攝場景供應方面,惠安近年來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實施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項目、惠安科山雙碳項目、惠女海韻休閑街區項目等,還在各外景拍攝地建設觀景平臺、棧道,鋪設應急供電電路等拍攝輔助設施,改善拍攝環境,為各大劇組提供便利。
強化服務提質效
影視佳作持續涌現
種下梧桐樹引得金鳳凰。據介紹,近年來惠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影視產業的發展,通過制定下發《惠安縣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扶持意見》,鼓勵影視創作、項目投資等影視文化產業鏈生產。同時,積極引導來惠安影視企業對照省、市、縣扶持政策申報扶持獎勵,發動文化企業申報省市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助力影視項目落地。
院線電影《浪花朵朵》是惠安今年打造的重點電影,由惠安文旅集團和文誠影視聯合出品,入選2025年福建電影重點項目。影片通過講述小岞林場女子種植隊的故事,深刻詮釋了“惠女精神”的內涵實質。
談及《浪花朵朵》的拍攝緣起,出品人、總制片人屠劍偉分享道:“惠安石雕與惠安女服飾非常吸睛,尤其惠安女身為漢族卻保留特色民族服飾的文化特質,格外引人注目。同時我們的導演團隊來惠安采風,進一步發掘出這片土地值得宣揚的價值:惠安縣渴望讓‘惠女精神’被更多人知曉,而我們實地走訪惠女水庫、小岞林場、女民兵哨所、惠女風情園等地點后,更深刻感受到這份文化與精神的厚重。也正因如此,我們萌生了將其搬上銀幕的想法。”
《浪花朵朵》劇組在惠安拍攝
除了出品《浪花朵朵》,屠劍偉還透露已完成“天下第一廟”惠安解放軍廟的劇本創作,同時也有繼續創作惠安題材的意向,如惠安眾多的石雕匠人的故事,惠女水庫的建設,惠安女服飾相關話題、包拯父親包令儀曾在惠安擔任14年縣令等都有豐富的探索空間。
時間再往前追溯,惠安題材電影《海門深處》在澳大利亞舉辦的第九屆國際華語電影節上榮獲最佳文藝片、文藝片導演金龍獎兩項大獎,驚艷亮相第二十三屆香港國際影視展。《番薯澆米》作為第一部全閩南語院線電影,多處體現惠安地域、文化、風景,廣受好評。
惠安備受影視劇組青睞,其中離不開好的體制機制保障。圍繞服務好影視劇組,惠安組建服務團隊,成立“惠影無憂”協拍辦公室,為劇組提供“一站式”全流程、保姆式服務。制定影視拍攝服務規范,明確服務標準和流程,加強對服務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2023年以來為24個劇組協調解決場地使用、群眾演員招募等問題136件,平均響應時間不超過4小時。
同時,惠安將影視基地建設納入全縣“文旅+”戰略總體規劃,成立由縣委宣傳部牽頭,文旅、財政、自然資源等多部門參與的影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明確“以惠女文化為魂、以多元場景為基、以產業融合為翼”的發展思路,形成“縣委統籌、部門聯動、市場運作”的工作機制,推動影視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據統計,近年來,來惠安取景拍攝的影片、劇集,包括《彼岸燈塔》《人生皮囊》《輕于鴻毛》等影視作品20余個,《執行法官》《春色寄情人》等電視劇10余部,《乘風破浪的姐姐》《海、漁村和三個笨蛋》等欄目10余個。
多元賦能促融合
“影視+”產業共榮發展
前不久在海絲電影小鎮,惠安新東陽幼兒園的150多位萌娃,開啟了一場充滿奇幻色彩的“民國風”一日游。小鎮內復古的黃包車、民國風海報,以及警察局、消防局、領事館等特色建筑,讓孩子們目不暇接。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在街景中拍照打卡,體驗影視拍攝的樂趣,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一部劇可以帶火一座城,一部劇也可以讀懂一座城。影視產業如同一條紐帶,串聯起住宿、餐飲、交通、商貿、文化創意、旅游等多個領域,對相關產業的拉動效應尤為顯著。近年來,惠安積極探索“影視+”產業的多維價值,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
探索“影視+教育”協同育人。依托影視外景拍攝基地,開展各式影視研學活動。海絲電影小鎮與多所中小學、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成為學校的影視教學實踐基地,先后接待學生研學團隊100余批次超1萬人次。“目前我們正籌備開發影視研學課程體系,擬通過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影視產業,培養藝術素養。”海絲電影小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推動“影視+文旅”深度融合。以影視拍攝為契機,開發影視旅游產品,打造影視旅游線路。推出“跟著電影游惠安”主題旅游活動,串聯各影視拍攝外景地,設計多條特色旅游線路,吸引游客前來打卡體驗。同時,結合惠安特色惠女文化、雕藝文化,開發相關文旅產品,如惠安女服飾、雕藝工藝品等,豐富游客旅游消費選擇,實現影視與文旅產業的良性互動。
培育“影視+數字”新興業態。結合本地雕藝數字產業優勢,推廣惠安雕藝技術,已先后為《執行法官》等劇組定制3D打印道具200余件。此外,計劃推出影視IP數字藏品,將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惠安元素轉化為數字文創產品。
下階段,惠安還將立足區域特色,聚焦影視產業賽道重點培育,持續推進資源整合、服務優化、政策扶持,助推影視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