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頂管機在J7工作井接收端破洞而出,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土建工程海滄段最后一個頂管區間——J6-J7區間,近日順利完成接收,標志著海滄段頂管區間全線實現貫通,這條穿越海底的重要隧道工程實現新突破。
此次貫通的海滄段頂管區間全長2119米,隧道直徑3.6米,由5段頂管和1段明挖段組成。隧道位于海滄區城市主干道人行道下方,周邊臨近多個小區、學校等環境敏感區域,施工難度極大。該段地質條件復雜,穿越淤泥、黏土、全風化凝灰熔巖等軟土地層及基巖凸起地層。其中,J6-J7頂管區間長度達860米,屬于典型的“長距離+復合地層+曲線段”高難度工程。
面對復雜的施工條件,在市市政園林局大力推動及各相關部門協同支持下,項目管理團隊嚴守安全紅線,積極攻堅克難。施工中采用了中繼間分擔頂力、優化注漿控制、外加劑改良土層、實時監測頂管姿態等一系列先進工藝,有效克服了長距離頂力大、黏土層堵倉、軟土地層曲線頂進等多項技術難題,實現精準貫通。
該項目建成后,將替代原有第三通道過海220KV高壓架空線路,顯著提升廈門本島供電可靠性和用電安全。同時,隧道內將鋪設直徑1.6米的供水管道,實現日供水能力20萬噸,有效緩解島內用水壓力,為廈門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能源和水源保障。
項目簡介
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
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是廈門市重點基礎設施工程,項目起點位于海滄區嵩嶼電廠,穿越廈門西海域,最終抵達思明區小學路廈禾變電站,線路全長約6.2公里。工程分為海滄段、海域段和本島段三部分,分別采用頂管法、泥水盾構法和盾構法施工。
(廈門晚報記者 朱惠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