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萍是金安教育集團金安校區的音樂教師。
新學年,廈門中小學又迎來了一批新生力量,越來越多“00后”教師出現在校園里。
當“00后”教師踏上講臺,會與“10后”學生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今天,我們走近幾名“00后”教師,看看這些新生代教育工作者如何與學生和睦相處、快樂成長。
耐心引導
傾聽孩子聲音 雙向奔赴相互溫暖
2001年出生的李嘉祺2023年入職民立小學,成為一名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作為孩子們信任的“大朋友”,她與“10后”學生的相處是雙向奔赴、相互溫暖。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得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溝通。”去年,李嘉祺的班上有個男孩情緒容易激動,遇到不如意時常生悶氣,被當眾批評時還會唱反調。李嘉祺單獨找他聊天,先順著他的想法安撫情緒,再一起梳理事情經過,分清對錯。
一次,幾名學生說A同學偷偷拿了同學的彩色折紙。李嘉祺叫A同學去辦公室了解情況時,其他同學起哄拉扯。她先制止拉扯行為,讓動手的同學道歉,再等A同學情緒冷靜后單獨詢問。
“動手拉扯你是他們不對,但我們要說清楚,你有沒有拿別人的東西?”A同學最終承認是因為“覺得好看,想要”。她順勢引導:“別人的東西沒經過允許不能拿,喜歡可以跟家長說,現在該怎么辦?”孩子主動說:“還回去,道歉。”
傾聽孩子的聲音,認真對待孩子的想法,也是李嘉祺管理班級的原則之一。之前班級設置了兩名眼保健操管理員,有個女生建議:“眼操管理員自己也應該做眼操,可以一個人管一節,既維護秩序也保護視力。”李嘉祺不僅采納了建議,還在班上表揚了她。
孩子們用純粹的方式表達愛,也讓她很感動。今年教師節那天,一名二年級女生悄悄在她辦公桌上放了一盒潤喉糖。李嘉祺說,她一看到那盒潤喉糖就知道是哪個孩子送的,因為去年教師節,小女孩也掏出一盒糖塞給她。“那一刻真的特別感動。”李嘉祺說。
趣味互動
打節拍喊暗號維持秩序 設音樂許愿箱激發學生興趣
出生于2000年的陳家萍,2022年9月開始從教,去年2月入職金安教育集團金安校區,擔任音樂教師。作為“00后”老師,她與“10后”學生相處自有一套“妙招”,連同事都感嘆:“孩子在她手上可乖了。”
陳家萍立志成為一個“溫柔又閃閃發光”的老師。面對低年段學生,她總結出一套“趣味溝通法”。課堂上學生吵鬧時,她沒有嚴厲批評,而是喊出“黑貓警長”,學生們立刻齊聲回應“到”,然后瞬間安靜下來;遇到課堂紀律松散,她會拍擊節奏,學生們跟著用手輕拍回應,在互動中恢復秩序。
為激發學生積極性,陳家萍在課堂上設置積分和貼紙獎勵,期末可兌換小禮物。“老師喜歡你們明亮的眼睛看著我!”“你們唱歌真甜!”她常把鼓勵的話掛在嘴邊,讓一年級學生在“慢慢磨”的過程中學會專注,愛上音樂課。
帶路隊時,她發現一年級新生走路歪歪扭扭,就編了一句口訣:“腳中間不能過火車”,提醒孩子們雙腳并攏;讓學生行走時雙手叉腰,不僅解決手部亂動的問題,還讓學生們更有精氣神。她還用“誰是小天鵝”游戲,鼓勵學生挺直后背、眼神專注,還給予夸獎和積分獎勵。
面對中高年段學生,陳家萍在教室角落設置了“音樂許愿箱”,讓學生投放小紙條表達課堂愿望。其中有學生寫道:“想要5分鐘才藝展示”“想聽張杰的歌”……她定期查看紙條,篩選正能量的心愿在課堂上予以滿足。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上課不是光聽老師講,老師會聽到我的聲音”,極大激發了學習興趣。
“和孩子們相處,要蹲下來看他們的世界。”陳家萍說。
亦師亦友
被學生親切地稱為“白總” 用共情帶領學生一路前行
出生于千禧年的白岳涵,是廈門市逸夫中學數學教師。3年前,白岳涵剛“出道”就當上了班主任。那屆學生大部分是2010年出生的,師生年齡差僅10歲。“剛開始我幻想能跟學生打成一片,又能把班級帶好。”白岳涵坦言,雖然師生關系融洽,但第一次期中考就給了他“當頭一棒”——他帶的班級成績排在年段最后一名。
痛定思痛,他決定轉變風格:“課上是師生,課下是朋友,亦師亦友才是師生相處的最佳狀態。”教學質量先從自己的數學學科入手。當班級數學成績第一次排到年段第六名時,他鼓勵孩子們:“其他學科你們努努力,一定也可以!”到初二年上學期期末,班級成績躋身年段前三了。后來,班級成績曾位列年段第一。中考時,孩子們都考出了不錯的成績。
課余時間,白岳涵像大哥哥一樣,傾聽學生的成長煩惱,為他們答疑解惑。曾有學生因家長長期不當的溝通方式很受傷,白岳涵耐心安撫,想盡方法引導學生走出低谷。
“我也玩過手機游戲。”面對手機管理難題,他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循循善誘,讓學生真正從心里明白,為何當下不能沉迷于手機游戲。周一到周五,大半個班級的孩子主動把手機交給他保管。
相處久了,有些學生親切地叫他“白總”“白”。到了初三,學生也會約他周末一起去圖書館。中考后的暑假,有學生邀請他去家里玩。前不久,還有考上高中的學生向他求助:“學不下去,應該怎么辦?”
白岳涵說,老師與學生共情,以真心換真心,贏得學生的信任,學生聽得進去,就會主動學。
溫暖守護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給學生買解壓小玩具
老師與學生共情,逸夫中學初二年段英語備課組長房文濤對此也有同感。2021年,房文濤入職后,連續當了4年班主任。這幾年下來,他發現,有的家庭親子之間存在溝通問題,有的孩子甚至出現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應引起重視。
曾有學生出現傷害自己的行為,房文濤與學生談心,發現家長的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他一再勸慰學生:“這不是因為你不夠好,而是父母不懂得正確的溝通方式。”
房文濤說,要讓學生不能因此就否定自己。同時,也要讓學生感受到有人關心他、在乎他。除了花時間陪伴,房文濤也會買解壓小玩具送給學生,“心情不好時捏一捏、錘一錘,讓情緒找到出口,不要把情緒傷害轉移到對自己身體的二次傷害上”。在他看來,這些點滴溫暖關懷,都有可能成為照亮學生的一束光。
(文/廈門晚報記者 郭文娟 林珊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