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春縣小學教育的沃土上,陳永林以黨員之責為犁,以教研創新為種,深耕不輟。作為區域教研的“領頭雁”,他始終錨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以立德樹人為燈塔,以核心素養培育為航標,讓創新思維在教研一線迸發活力,讓黨員先進性在三尺講臺旁閃耀光芒,用務實行動托舉著永春小學教育的美好未來。
賦能教師成長,書寫育人新篇
秉持“黨員要走在服務前列” 的信念,陳永林創新構建青年教師“3+1”教學基本功大練兵體系,將粉筆字、硬筆字、普通話“三項基本功訓練”與學科教學特色深度融合,實現“基礎過關”與“專業成長”雙提升。2025 年,全縣 452 名小學青年教師全員參與、全員達標,夯實了教師隊伍的“基本功底盤”。他深知“精準賦能才能加速成長”,帶領團隊開展“青年教師培養”專題下校輔導 28 場次,從課堂設計到學情分析,從板書優化到作業設計,手把手“傳幫帶”。2025年,永春縣 13 位教師參評泉州市小學優質課,獲得一等獎 5 項、二等獎 8 項,創下 100% 獲獎的歷史佳績,見證了縣域教師隊伍素質的跨越式提升。
深化課程改革,打造永春名片
以黨員的創新意識破解課改難題,陳永林從“質量監測”與“資源融合”雙向發力,常態化推進三至五年級英語、科學、道德與法治期末質量監測,用數據精準把脈教學短板,夯實學科教學質量。同時,他積極推進國家課程落地、課后服務提質、校外實踐增效 “三維聯動”,讓課堂延伸到生活場景。他牽頭承辦 2 場全市小學教育教學開放活動,將永春課改的“經驗做法”轉化為“可復制樣本”,為區域教育改革提供參考。在“整本書讀思達”教學改革中,他策劃 7 場小學生閱讀競賽,2.35 萬名學子在墨香中涵養品格、提升素養,讓書香浸潤校園;全縣 11 所學校獲評教育部福建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教學改革實驗學校,縣域讀書行動經驗更受邀在省級會議作典型交流,讓“永春課改”的名片愈發鮮亮。
城鄉教研同頻,均衡鄉村教育
“讓農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樣優質的教育”,這是陳永林扎根永春教育多年的執著堅守。為破解城鄉教育差距,他以 “教研搭橋”,精心策劃“教學評一體化”全縣主題教研 12 場、片區協作教研 24 場,用高質量教研撬動課堂深度變革;創新啟動 “骨干教師鄉村行” 計劃,組織 170 名骨干教師組建“送教團”,對 41 所鄉村學校的需求定制“菜單式”送教送培。優質教育資源跨越山海,走進鄉村課堂,不僅提升了鄉村學校的教學質量,更讓鄉村孩子的眼中多了對知識的渴望,為永春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創新教研模式,提升教學活力
陳永林深知校本教研是學校發展的“內生動力”。他帶領 36 所學校深入實踐“半日教研”模式,從頂層設計模式框架,到蹲點學校實地驗證,再到全縣案例評選、現場觀摩研討,一步步推進 “半日教研”從“探索實踐”走向“制度常態”、從“形式創新”走向“內涵深化”。這種扎根學校實際的教研模式,為每所學校注入了“強心劑”,教師們從“被動參與”變為“主動研究”,從“單打獨斗”變為“團隊協作”,徹底激活了校本教研的生命力,凝練出可推廣、可借鑒的教研“永春經驗”。
從培育骨干教師到打造課改樣板,從均衡城鄉教育到激活教研動能,陳永林的每一步探索,都烙印著“黨員擔當”的底色,更是在身邊人心中種下了“深耕教育、無私奉獻”的種子。如今,永春小學教育的沃土上,“陳永林式”的教育者正不斷涌現,他們帶著創新的勇氣、育人的熱忱,接續深耕在課堂一線、教研現場,讓“永春桃李香”飄得更遠,讓優質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為永春教育的未來書寫著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