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水口鎮湖坂片區堅持黨建引領,打破“村域壁壘”組建聯合黨委,以跨村聯建凝聚發展合力,建立“黨委議事、支部聯動、黨員帶頭”工作機制,創新構建“雙軸驅動 三維共富”模式——以全域旅游為“X軸”串聯六村資源,以村民主體參與為“Y軸”激活內生動力,用這一獨特“共富公式”破解山區發展難題,畫出產業、民生、生態三大“上升曲線”。
湖坂村獲評省級美麗宜居村莊、省級美麗休閑鄉村、省級金牌旅游村,丘坂村獲評省級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村場村獲評國家森林鄉村,“村場村-湖坂村-榜上村”鄉村振興示范線獲評泉州市第三批鄉村振興精品示范線。其中,湖坂村在全縣率先探索“產業共富、民生共富、精神共富”三大示范體系,成為共富先行樣板村。
第一解:生態IP的“流量變現術”
聚焦兩大“國字號”IP(石牛山、岱仙湖)價值轉化,以“黨員先鋒隊+項目攻堅組”模式推進文旅項目落地:
繪就“全域畫卷”,由鎮黨委牽頭統籌、湖坂村黨委協同配合,黨員干部一線推進項目建設,在全縣率先打造岱仙湖水上燈光秀,結合音樂、燈光打造沉浸式體驗,成為德化新晉網紅打卡地,構建“日游石牛山,夜游岱仙湖”旅游格局,帶動周邊餐飲消費增加15%,夜間消費占比達全天20%,為文旅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做優“要素底盤”,丘坂村黨支部聚焦做優做強鄉村旅游,全面盤點挖掘閑置資源,盤活28畝閑置土地,強化招商引資,背山面溪打造以休閑、露營、自駕為主體的森奢島露營基地。聯合六村黨組織探索引導民宿業主成立“環岱仙湖民宿聯盟”,推出“民宿+康養”“民宿+林下采摘”等特色體驗項目,目前湖坂片區擁有15家民宿、240余張床位,旅游旺季一房難求。
端穩“旅游飯碗”,石牛山景區吸納160余位村民從事商品銷售、環境維護等工作,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在全縣率先探索“戴云山筑”建筑風格示范樣板,堅持“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統一規范建設鎮區商鋪標識,打造藥膳美食一條街,20余戶村民自主經營農家樂、民宿,戶均年增收約6萬元,帶動30余人從業,實現風貌提升與文旅富民雙贏。
第二解:多元資產的“財富進化論”
以“黨建+資源盤活”為抓手,推動多元資產變“增收資本”:
“空間變身賬”,由片區聯合黨委統籌,各村黨支部牽頭推行“房東經濟”,盤活水口中心小學、舊糧倉等,改造為岱仙人才之家、黨建文創·星火基地等,實現閑置資產高效利用,年租金收益超5萬元。
“資本入股賬”,創新“村集體+企業+黨員示范戶”多元投資模式,引導村集體入股水電站、光伏發電、生態公益林、民宿、露營基地等項目,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湖坂片區各村村財收入均突破20萬元,湖坂村近三年集體經濟收入達259萬元。
“云端銷售賬”,發揮黨員致富帶頭人作用,培育3家“農業+旅游”示范合作社,引導村民借助“五福水口”等平臺直播帶貨,讓鐵皮石斛、水蜜桃等農特產品“出村進城”,年產值突破100萬元,帶動40余名脫貧戶、低保戶就業,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
第三解:綠水青山的“保值增值法”
以“黨建+生態治理”引領綠色發展新路徑,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生態優勢:
“治山理水”,實施閩江流域泉州段水環境綜合治理、閩江大樟溪涌口段水生態修復等項目,構建“水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協同模式,成立“黨員生態護河隊”帶頭巡查水質、清理河道,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
“以魚養水”,通過科學投放鰱魚、鳙魚、武昌魚等濾食性魚類,形成“魚控藻—水養魚”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了“水清魚躍、人水和諧”的治理目標,為湖泊生態修復提供可持續的治理樣板。
“臨水頤養”,統籌建成“河長制+林長制”主題公園,活化鄉村公共空間;推進湖坂片區“黨建+鄰里”中心建設,創新探索“愛心食堂+多元課堂”服務模式,黨員志愿者定期開展助老送餐、技能培訓等活動,以多元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精神生活。
下一步,水口鎮黨委將持續強化湖坂片區聯合黨委統籌作用,深耕“生態+文旅+共富”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目標,真正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良性循環,譜寫共同富裕山區范例的水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