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埕鎮地處戴云山東面與石牛山西側之間,森林覆蓋率達83.2%,流域面積600多平方公里,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近年來,南埕鎮立足生態優勢,錨定鄉村振興目標,以文明之風潤澤山水,以生態之美賦能發展,探索出一條“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文明旅游樹新風
“各位游客朋友,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請全程穿戴好救生衣,漂流途中不要站立或離艇嬉戲,不往溪中丟棄雜物……”8月,石龍溪漂流迎來客流高峰,南埕鎮組織志愿者們開展文明旅游宣傳。
隨著鄉村旅游不斷升溫,南埕鎮把文明旅游建設作為提升服務品質的關鍵抓手,在石龍溪漂流、塔兜溫泉等主要景區設立標準化志愿服務站點,配備文明勸導員,常態化開展“垃圾不落地”“文明游覽”等主題宣傳。通過發放文明旅游手冊、設置溫馨提示牌等方式,引導游客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同時,創新推行“文明積分”制度,鼓勵村民參與志愿服務,形成全民共建文明旅游環境的良好氛圍,有效提升了旅游服務品質和游客滿意度。
生態保護見實效
“以前河邊堆著垃圾,現在水清得能看見魚!”家住溪邊的村民林大爺望著潺潺流水,笑得合不攏嘴。這番變化,源于南埕鎮對生態保護的持續發力。
近年來,南埕鎮以河長制為抓手,投入4000多萬元,開展流域治理,綜合治理河道13公里,建設生態步道9.36公里,修復污水管網4公里,新建4處微型污水處理設施和2座生態公廁,讓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提升至97%以上,流域斷面Ⅰ~Ⅱ類水質比例持續保持100%。在山林保護上,完成造林綠化1531畝,改造松林800畝,推廣林木良種種植,增強生態穩定性。組建由護林員、村民組成的“藍田志愿服務隊”,定期巡邏,及時制止亂砍濫伐、亂倒垃圾等行為。生態好了,不僅村民住著舒心,更引來了成群白鷺,成了景區里的“活招牌”。
鄉村旅游增魅力
“白天漂流打水仗,晚上露營看星星,還能體驗古法造紙,這趟來得值!”來自泉州的游客陳女士對南埕之旅贊不絕口。
依托優良生態基底,南埕鎮巧做“生態+”文章,讓“好風光”變成“好錢景”。近年來,南埕鎮投入180萬元,實施“溪郊灣”生態提升工程,建成星空露營基地、疊水景觀和互動式“溯溪浴場”,為游客提供沉浸式體驗。整合石龍溪漂流、塔兜溫泉、石筍尖等資源,打造“激情游、康養游、健身游”等3條生態旅游精品線路。此外,以“美麗庭院”創建帶動精品民宿發展,活化利用古厝民居,打造古法造紙展示館,并培育農優品牌,讓葡萄、蜜柚、茶油等農產品通過旅游渠道暢銷各地,不僅讓游客感受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之美,更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發展之路。
如今的南埕鎮,文明新風拂面,綠水青山常駐,文旅產業興旺。未來,南埕鎮將繼續深化“文明+生態+旅游”融合模式,讓游客在山水之間感受文明之美,讓村民在產業發展中共享振興成果,奮力書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南埕答卷”。
(記者 許華森通訊員 陳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