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位于仙游經濟開發區五里嶺片區的新協誠鞋業智能化倉儲中心內,一臺臺科技感十足的AGV智能機器人,正按照指令在倉儲區來回穿梭,有序進行物料搬運、配送作業。
“公司配備22臺AGV智能機器人、12臺智能側叉機器人和4臺智能材料抱箱機器人,組成全天候不間斷運行的智能物料配送體系。”新協誠鞋業副總經理蔡子豪說,智能物流系統不僅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還通過精準的物料配送減少誤差和浪費,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今年2月,由新協誠鞋業投資建設的“中國李寧”鞋類產品及新材料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項目正式投用,設置16條智能化生產線,年產能900萬雙。除了智能物流系統,企業還大規模引進機械臂、自動切割機、自動沖裁機、自動畫線機、視覺改刀機、花樣電腦車等智能制造設備,覆蓋從裁斷到縫制再到包裝的全生產流程。
傳統的制鞋畫線工藝主要依賴手工筆和網板,效率低、精度差,存在諸多弊端。新協誠鞋業引入自動畫線機后,鞋材畫線速度和精度顯著提高,大幅節省了人工成本。“這臺機子,每天能完成超過6000片鞋面部件畫線作業,又快又準。”正在自動化車間內操作智能數碼畫線機的員工朱明霞說。
無獨有偶,位于賴店鎮的新協勝鞋業也通過“智改數轉”,實現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等全鏈條變革。新協勝鞋業董事長特助董經軍告訴記者,企業投入近3000萬元進行智能車間改造升級,全面推進ERP、MES、OA系統以及AI設計應用,“數字化改造后,企業在模具開發上節省成本超百萬元,材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均提升了約10%”。
鞋服紡織產業是仙游縣的傳統優勢產業、支柱產業,從業人員超3萬人。近年來,在招工難、成本上漲、市場競爭激烈等多重因素夾擊下,當地鞋服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此背景下,仙游縣越來越多的鞋服紡織企業踏上“智改數轉”賽道,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發展后勁,展現出產業轉型升級的蓬勃活力。
仙游縣工信局局長陳德春介紹,仙游縣深入開展創新創優創強活動,引導鞋服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建研發創新平臺,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邀請行業專家和數字專員開展企業診斷服務,對標國際先進,推進企業“智改數轉”,推動鞋服紡織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目前,仙游鞋服紡織產業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創新成果顯著。今年1至8月,該產業累計完成產值161.6億元,同比增長18.3%,位居縣里各產業之首。
報業集團記者 陳盛鐘 通訊員 鄭飛鵬 林潮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