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群峰疊翠,1044公里的高速公路如銀色長龍,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穿梭。作為福建省版圖最大的設區市,南平的高速通車里程穩居全省首位,但復雜的山地地形、多變的山區氣候,再加上高速管理涉及部門和層級多,讓這條承載著經濟發展的“動脈”,常年面臨著安全管理的“重壓”。
2025年,南平市道安辦在延平區等試點基礎上,創新推出高速公路沿線“一件事”全鏈條綜合治理機制,以“平臺共建、資源共享、信息共通、隱患共治、違法共處、宣傳共融”的“六共”理念為抓手,打開山區高速治理困局。如今,閩北行人闖高速警情下降,跨部門應急處置提速,違法車輛生存空間壓縮。
溯源共治:解民憂除隱患
“以前汛期渡船一停,村民怕繞遠路偷穿高速,我每次看到都捏把汗!現在護欄扎起來,干部還代買米油藥品,誰還冒險?”近日,延平區大橫鎮大仁洲村村主任站在新修隔離欄旁,語氣滿是踏實。
2024年6月,持續暴雨致大仁洲村渡船停運。為省半小時繞行路,村民頻頻冒險穿高速,車燈與身影交織成“不定時炸彈”。不同于以往單純路面勸阻,南平市啟動“一件事”機制,延平區道安辦牽頭組建“應急+交警+執法+鎮村”聯合工作組,直攻問題根源。宣傳員用“身邊案例”講風險,養護工人補裝隔離欄與監控,鎮村干部按“需求清單”代買生活物資。“既管‘不許闖’,又管‘怎么活’,這樣的治理我們服!”村民態度從抵觸變配合。
這樣的“標本兼治”并非個例。延平北收費站旁常坑村下跨涵洞,曾因積水、碎石多被戲稱“雨天泥潭、晴天石灘”,村民寧愿翻護欄。“一件事”機制啟動后,交通、養護部門合力疏通管道、硬化路面、安裝照明,讓“雞肋”涵洞成“放心道”。
截至2025年,南平通過“溯源共治”為73個沿線村莊補1501處防護“漏洞”。數據顯示,2024年延平區行人闖高速警情同比降44.23%,2025年全市再降13.57%;2024年試點以來,未發生一起因行人違法上高速引發的交通事故。
多方聯動:快速反應保暢通
山區高速安全隱患常是“跨欄難題”——涉及領域廣、部門多,單靠一家“單打獨斗”,往往力不從心。而“一件事”機制構建的多方聯動體系,恰是打開跨部門治理的“萬能鑰匙”。
2024年5月清晨,建甌京臺高速1731公里處告急:18米高邊坡上,220立方米棄土出現溜方,松散泥土雨中下墜,下方是車流密集的高速主線,一旦滑落后果嚴重!
“啟動‘一件事’機制!”南平市政府指令下達。半小時內,高速交警到現場警戒疏導,養護部門攜物資布防線,建甌市政府分管領導帶干部現場辦公,將“棄土清理、邊坡加固、排水溝改造”任務細化到人。
雨不停,搶險節奏不亂:挖掘機清棄土,工人堆防護坡,技術員監測穩定性。72小時后,隱患被徹底清除。“以前協調部門要兩三天,現在機制牽起所有人,效率翻幾番!”參與搶險的建甌市交通運輸局干部感慨。
除應急處置外,“一件事”機制還通過“聯合排查、方案會商、分責治理、共同驗收”閉環流程,解決多個“老大難”:福銀高速塔前連接線噪音擾民問題化解,長深高速躍村大橋下“木材堆、違建房”被清理,浦武高速安全設施短板補齊。
據統計,機制運行以來,南平轄區高速更新防眩板127面,增設爆閃燈124盞、監控3處,升級中央護欄11處,整治積水沉降路段17處,“風險點”全變“安心段”。
閉環監管:斬斷違法利益鏈
“查到非法改裝車,不能只罰車主,要摸‘改裝窩點’,從根上斷歪風!”南平高速交警支隊負責人的話,道出“閉環監管”核心。針對超限超載、非法改裝等頑疾,“一件事”機制構建“路面查處—源頭追溯—全鏈打擊”監管網,讓違法者無處可逃。
2024年11月深夜,南平高速交警發現一輛貨車可疑:車廂偏寬,還掉碎石。檢查確認,該車非法改裝車廂、加裝自卸裝置,涉嫌滴灑漏。“這車常跑南平線,背后定有改裝點!”執法人員啟動“一件事”機制,聯合行政執法部門溯源。
循行車軌跡與付款記錄,工作組鎖定延平區一家修理廠。次日清晨,聯合檢查組突擊上門,查獲改裝工具設備,對負責人下整改通知并罰款。“以前‘罰了改、改了罰’,現在端了‘源頭’,誰還敢鋌而走險!”民警說。
閉環監管成效顯著:136家重點運輸企業“一企一檔”,車輛違法、培訓情況清晰;高速與地方執法“手拉手”,形成“高速查、地方管”格局;“溯源執法”從查“一輛車”延伸到治“一個行業”。2024年以來,全市聯合查處幾何超限貨車147輛、非法營運小車27輛、面包車21輛,違法勢頭被遏制。
“‘一件事’,是聚‘分散力量’、變‘事后補救’為‘事前預防’、改‘被動應對’為‘主動治理’。”南平市政府道安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優化“一件事”機制,細化流程、壓實責任,讓閩北“高速長龍”安全暢通,為地方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閩北日報記者 廖晨星 通訊員 倪羽 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