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安市省新鎮南金小學遷建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烈日下火熱施工,不遠處的校園內,書聲瑯瑯……仲秋的省新鎮,校園里的求知之聲與工地的建設之音交織成動人的交響曲。
近年來,省新鎮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通過硬件升級、內涵提升、特色創新三維發力,構建教育資源新格局,激活教育發展新動能……如今,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優質教育的新動能正從校園內外各處蓬勃涌動,勾勒出省新教育加速發展的鮮活圖景。
硬件筑基補短板筑牢辦學條件硬支撐
近日,記者走進南金小學新校區項目建設現場,只見數棟紅色教學樓拔地而起,工程車輛來往穿梭,工人們正抓緊進行內部裝修作業。
“以前總擔心學校場地小,孩子活動受到限制,現在看著新校區一天天成形,心里踏實多了。”家住南金小學附近的家長尤女士說。
這個投資1.5億元、占地2.7萬多平方米的新校區,建成后能容納2160名學生,舊校區面積局促、功能室不足的問題將成為過去。
在不遠處的南安五中遷建地塊,前期籌備工作正緊鑼密鼓推進。“南安五中自1960年辦學以來,隨著時代發展,校外交通擁堵、校內基礎設施老化、活動場地不足等問題愈發突出,影響了辦學品質提升。”省新鎮司法所所長、分管教育領導周亞梅告訴記者,為推動項目早日落地,鎮黨委、政府迅速吹響征遷“沖鋒號”,歷時7個月逐項破解征遷難題,為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
“目前正全力推進項目選址立項、征遷、設計、土地報批等工作,預計12月開工建設,力爭明年完成主體建設。”周亞梅介紹,新校區規劃66個教學班,可容納3300名學生,將配套建設教學樓、實驗樓、體育館、圖書館、學生宿舍樓等,建成后將成為省新鎮教育“強基工程”的核心載體。
教育的溫度,不僅藏在拔地而起的新校舍里,更滲透在每個細節的改善中。南安市第六幼兒園、第十一小學陸續投入使用,新增學位2350個;整合提升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關停取締不達標民辦園,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從24.6%提升到45.2%,公辦園數量占有率從22%提高到50%,市第六幼兒園獲評“泉州市示范幼兒園”,縣市級示范率占比從22%提高到50%;投入1950萬元建設金光中學人行天橋和塑膠操場,改造鎮中心小學操場及校園護坡,擴建省新一幼綜合樓,讓辦學設施水平顯著提升……一樁樁落地見效的教育項目,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優質教育。
科創賦能育新苗激活教育提質新引擎
硬件升級的同時,省新鎮教育的軟實力也在悄悄生長。
今年暑假,120多名中小學生齊聚南安五中,參加省新鎮中小學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夏令營活動,開啟了20天的“創新+實踐”探索之旅。
“我最喜歡數學思維、閱讀分享課程,這期夏令營不僅讓我認識了新朋友,還收獲了很多新知識。”談起夏令營之旅,學生辜婧妍點贊道。
“本次夏令營是落實《省新鎮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的系列措施之一,也是省新鎮中小學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工程的重要環節,旨在促進小學初中的有效銜接,培養知識儲備拔尖人才,擴大省新教育的社會影響力。”周亞梅介紹,該工程計劃3年投入100萬元,將通過小學、初中一體化規劃,打破學段與校際壁壘,構建“六年級至九年級資優生進階式、全覆蓋貫通培養”的優質教育鏈條,計劃3年內實現人才培養質效的全面躍升。
此外,省新鎮還在全市首創鎮級督學機制,強化教學過程監管;同時,推出《中小學畢業班學業質量獎懲方案》,以獎懲分明的舉措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讓省新教育提質成效逐步顯現。據了解,今年,省新鎮初中畢業生考取一級達標中學176人,上線率達22.59%。其中,27人達到南安一中錄取線,創近十年新高。
暖心教育護成長夯實全面發展軟環境
“這是情緒溫度計,你今天的心情是幾度?”近日,在南安五中心理活動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傅炳明正帶著學生做互動游戲。
這樣溫馨的場景背后,是省新鎮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用心守護。為了給孩子們筑牢心理防線,省新鎮司法所、教育辦聯合鎮聘心理咨詢服務團隊成立專項服務小組,對全鎮中小學校開展專業心理健康服務,通過心理健康普查、訪談評估、疏導干預和心理健康講座、團建游園等科學方式,打造起“1+2+N”立體防護網,守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不僅如此,省新鎮還延伸“暖心守護”,設立南安市校外活動中心省新教學點,讓學生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與技能。截至目前,該教學點已開展四期教學,累計開設328個班次,4800多人次參與學習。
從拔地而起的嶄新校舍,到夏令營里的歡笑聲,再到心理活動室里的溫馨互動……如今的省新鎮,正以看得見的變化、摸得著的成效,讓教育發展的新動能化作千家萬戶的獲得感,托舉起孩子們的成長夢想。(記者 賴香珠 李想 通訊員 黃達明)